重庆彭水网(融媒体记者 任 会 谢云芳 陈宣霖)耐心与患者交流,悉心为患者检查,精心为患者施治……作为一名消化内科医生,她从点滴做起,用坚持不懈的付出诠释医者职责,用夜以继日的奋斗演绎青春风采,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医生的风采。她就是2022年彭水最美科技工作者——于萍。
于萍(右)正在给病人做检查。 融媒体记者 任 会 摄影
1987年出生的于萍,毕业于湘南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彭水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三峡之光访问学者,重庆市医学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医学会中西医结合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医学会消化内镜专委会青委会委员。
医者仁心 仁者恒心
尽心工作,医者仁心。作为一名医务人员,于萍对待病人耐心热情,十几年如一日坚守工作岗位,以医者的专业技能挽救生命。
5月23日,记者来到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内镜室,只见身披“绿色战袍”,手握操纵臂的于萍,正眼盯显示屏,借着内镜探头仔细搜寻病灶的蛛丝马迹……
谈到学医,于萍的眼神带着笃定。相信绝大多数从医者都有被问及“从医初衷”这个问题,有人是受医学世家潜移默化的影响,有人则是源于年少时的梦想。于萍就属于后者。
从医10余年来,于萍深刻意识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除了要有过硬本领外,还得要有一颗坚持不懈的恒心。
工作期间,于萍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白光内镜联合NBI及色素内镜在基层医院食道早癌筛查中的应用》1项,主持并结题厅局级科研项目《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在消化道黏膜隆起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1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基于区域医联体模式的国产创新诊疗设备应用示范》1项,主持开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等院级新业务新技术8项,主持《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在消化道黏膜隆起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解读》《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解读2020》市级继续教育项目3项。
刻苦专研 攻克难关
在2017年以前,因无内镜下止血技术,彭水县域内消化道大出血的病人死亡率极高。“那时我们没有内镜下的止血技术,基本只能采用药物进行保守治疗,这其实只是一个小问题而已,不是绝症,对于这部分因出血而死亡的病人,作为医生,感到非常惋惜,但也力不从心。”
为解决这一问题,于萍主动进修学习,终于在2017底成功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于萍说,时至今日,她依旧清晰的记得,学习回来后做的第一例消化道大出血手术,手术做完后连续三天晚上做噩梦,梦到患者一直在呕血,心理压力太大了。
“每学习一项新的技术都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但看到病人健康出院,还是很有成就感的。”不论白天黑夜,只要病人需要,于萍都会第一时间出现在诊室。近几年来,于萍和她的团队成功为1500余名患者利用内镜下的微创手术解决病痛,获得了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
她说,病人的肯定是激励我们前进的动力。
“作为医生,必须要敬畏生命。只有这样,才能在内心深处产生强烈的责任感,才能善待患者,把患者放在心上,时时处处为患者着想。”于萍为了捍卫医生职业的神圣,一方面不断学习专业技术,一方面矢志不渝,用行动诠释医者仁心。
早癌筛查 守护健康
“听说做胃镜很遭罪,能不能不做啊?”工作中,于萍经常遇到惧怕做胃镜的患者,“其实,做胃镜根本没有传说的那么可怕,很多人是受他人误导才产生恐惧心理。”于萍介绍说,胃肠镜能直接观察到被检查部位的真实情况,更可通过对可疑病变部位进行病理活检,对早癌筛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利用内镜下的前沿技术及高端设备,能够使病人在原位癌时期就被发现,发现之后只需要通过在内镜下的微创手术便可解决这些问题。
从事消化内镜工作10多年来,于萍和她的同事们不断提高技术操作与诊疗水平的同时,积极响应并推进国家消化道早癌筛查计划,多次邀请上级专家一起下乡到彭水县内各乡镇卫生院支医支教,带去更多的专业知识及技能,进一步提升全县相关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将“发现一例早癌,挽救一个生命,幸福一个家庭”作为使命与担当,使更多的患者能够早发现、早治疗、早痊愈。
那么,哪些人群应做胃肠镜检查呢?对此,于萍建议,40岁以上的人群都应常规做一次胃肠镜筛查,因为现在的结肠癌、胃癌、食管癌特别的高发,如果能够早期发现这些病变,很大一部分的人是不会面临癌变的。
谈及接下来的规划,于萍说:“下一步,我们想打造彭水最专业、最强势的消化内镜团队。希望消化内镜技术在三年以内接近重庆三甲医院的水平,让需要到三甲医院去医治的这部分患者,能够就在我们这里得到治疗,为更多的老百姓提供优质服务,解决更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