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全国大部分地区持续高温天气,避暑纳凉成为众多游客暑期的首要选择。其中武陵山大裂谷和816工程景区持续“升温”,迎来“避暑游”热潮,领略峡谷风光、体验枳巴文化、重温三线建设的游客络绎不绝。


截至今日,武陵山大裂谷和816工程景区接待游客人次较去年有大幅增长,单日游客量屡创新高,景区周边酒店同样火爆,7月以来,枳人客栈和武陵云海国际酒店客房入住率达100%,常常出现“一房难求”的情况。而且,多个在线旅游平台的数据显示,涪陵旅游保持着旺盛的量价齐升势头,503816涨势尤为明显。


“503816避暑”蹿红,人气持续高涨,一方面是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武陵山大裂谷景区森林覆盖率超92.7%,夏季均温仅有22℃,被誉为“天然氧吧”,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天门洞索桥、青天峡地缝等地质奇观,还能体验萌宠互动等游玩项目。816工程景区洞内全年平均温度16℃—21℃,游客在避暑之余还能重温三线建设的伟大壮举。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景区各项保障工作的支持,面对繁重的游客接待工作和复杂多变的疫情形势,景区“迎难而上”,将疫情防控与文明旅游等工作有机结合,用实际行动守好出游“安全线”,收获游客“好口碑”。


1
坚守岗位、贴心服务
成503816“最美风景线”
为给广大游客营造“便捷、有序、安全、健康”的旅游环境,503816的工作人员始终坚守岗位,在工作中保持饱满、热情、真诚的姿态,做到服务激情不减弱、服务环节不减少、服务质量不打折。
安检人员严格落实“一测四查一扫”等工作;观光车和电瓶车司机奔忙不歇,不断往返于各个景点之间,竭力满足游客乘车需求;讲解员们全天候待命,用专业的讲解、洪亮的声音传递景区美景和故事;保洁员以扫帚为笔,以汗水为墨,为游客提供整洁优美的游览环境,书写着自己无怨无悔的坚守......



除了一线工作人员的坚守,景区志愿服务站还配备有饮用水、雨伞、手机充电、应急药品等便民物品,还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轮椅等设备,贴心志愿服务更是让游客倍感舒适、舒心。


2
科技助力常态化疫情防控
目前景区不断优化“智能售检票系统、视频监测及预警系统”等功能板块,细化客群入园方式,依托景区微信公众号、小程序及OTA平台,凭手机便可分时段预约,使游客在出行前就可以通过手机解决到景区之后的吃、住、行、游、购、娱等一系列问题,既可以减少接触风险,又节约时间,颇受游客欢迎。

景区还在重点防控区域配备了红外线测温系统,大大提高了防疫效率,方便游客快速通行。此外,景区加大了消杀力度,每天对园区出入口、卫生间、密闭场所等进行定时消毒、通风换气。在关键点位,景区还加大了安保巡逻人员巡查频次,若发现人员聚集现象会及时采取管控限流措施。另外,景区在各园区也通过标识牌、电子显示屏等方式科普疫情防控知识和流程,提醒游客自觉遵守防疫规定。



3
景区倡导和游客自律形成共振
景区始终把文明旅游宣传放在重要位置,对内积极开展员工学习教育培训及主题鲜明的文明实践活动,宣传旅游服务中涌现的敬业奉献、文明服务等典型事例,营造文明大环境。
对外,景区共制作和安装公益广告墙、公益广告景观小品、扇形宣传展架、文明旅游告知牌上百处,循环播放文明旅游宣传片等,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文明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精神血脉,激发景区员工、游客知行合一的文明自觉,全面提升文明素养。


文明旅游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各方合力、长期坚持,为将文明旅游工作推向纵深,武陵山大裂谷景区和816工程景区也始终坚持宣传引导、规范约束等方式,努力构建文明旅游景区环境,让文明旅游工作常态化,让更多游客享受到文明旅游创建成果。

近年来,景区以国家级旅游示范单位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为抓手,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游客满意度为落脚点,将文明旅游、疫情防控与日常工作相结合,不断优化旅游环境,提高服务水平。
未来,景区也将充分发挥文明旅游示范带头作用,以深厚文化底蕴和美丽的自然风光为支撑,着力擦亮503816靓丽名片,奋力开创景区跨越式融合发展新局面,在不断丰富文旅业态的同时,有力推动涪陵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