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去看病、去体检,做个CT是件非常平常的事。CT检查,它如同“透视眼”一般,为医生诊断提供佐证。但仍有不少人心存疑虑,担心CT检查有辐射、会伤身、致癌。今天是国际放射日,是时候为CT检查“正名” 了。
· CT检查,是个怎样的检查?
CT的中文名为“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是利用X射线束对人体某一部位的层面实施扫描,并通过计算机将数据处理形成图像。
如果把我们的身体比作“黄瓜”,那CT检查就是把黄瓜切成薄片一片一片来检查,可清晰显示组织器官的内部结构,易于检出病灶,尤其是能够发现小病灶。
拍CT有两种方式:平扫CT和增强CT。
· 平扫CT:只需要躺在CT机器上面,高端CT准备好后几秒钟就能完成扫描。
· 增强CT:在平扫CT的基础上,还需要静脉注射造影剂,造影剂会跑到全身的组织器官中,以此观察病变组织的情况。
这两个的区别就好比,普通CT是黑白画,而增强CT就是彩色画,能更清楚显示解剖与功能变化。
· CT对身体的辐射有多大?
在医学上,将毫西弗(mSv)作为辐射剂量的基本单位。做一次CT检查,不同的部位辐射剂量也会有所不同。比如:
· 头部CT:接受的辐射剂量约为2mSv;
· 颈部CT:接受的辐射剂量约为3mSv;
· 胸部CT:接受的辐射剂量约为6mSv;
· 腰椎CT:接受的辐射剂量约为6mSv;
有研究发现,当每年接受的辐射剂量超过100mSv时,才会对人体产生伤害。
如果是低剂量螺旋CT,则辐射量会更小。目前低剂量胸部CT肺结节筛查辐射剂量甚至小于1mSV,因此,只要不是每天都去医院做CT检查,每年一次、两次的CT检查无需担心辐射问题,更无需担心辐射致癌的问题。
事实上,不止是做CT,生活中辐射无处不在,每年接受自然界本底辐射约3mSV,比如坐飞机、过地铁安检、使用家用电器等。你可能很难相信,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食品、水中都存在辐射,甚至我们吃一根香蕉,身体都会受到辐射。
· CT可用于筛查哪些疾病?
CT检查,作为目前临床常见的检查手段,在临床应用范围广泛,比如:
· 颅内病变:如脑外伤、脑出血、脑梗死、脑肿瘤等,脑外伤、脑出血,CT是首选检查方法,可清楚显示脑内血肿、颅面骨骨折、颅内异物等问题。
· 胸部病变:肺部及胸部各种肿瘤、炎症、支气管扩张、结核,纵隔及心血管疾病、心包肿瘤及心包积液等,均可应用CT检查进行诊断。
· 腹部疾病:包括肝、胆、脾、胰腺、肾等组织的疾病,CT检查结果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 盆腔脏器:可对膀胱、阑尾、肠管、卵巢、子宫、前列腺、精囊等器官的病变情况进行检查。
· 骨骼:对于骨骼病变的细节改变及软组织改变的显示较X线检查敏感,如颅骨及脊柱细微骨折、椎间盘病变、椎管狭窄、骨肿瘤、骨结核及炎症等,并能对病变部位进行多平面成像。
可见,CT检查在临床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它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治疗方案、治疗效果观察起到辅助作用。
· CT检查的注意事项
照射时间和距离对辐射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做好检查时的准备工作,有助于缩短照射时间,减少辐射量。
· 摘除金属物品:
进入CT室之前,医务人员会提示将金属物品摘除,如耳环、发卡、项链、女性内衣等,以免金属物品对检查部位产生干扰,形成伪影,干扰医生的诊断。
· 配合医生检查:
积极配合医生检查,尽量缩短检查时间,避免重复检查,时间越少,身体接受辐射的时间也会越少。
随着医学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提升,我们在做CT检查时受到的辐射量越来越小。因此,不要“因噎废食”,不要因过度担忧辐射危害而拒绝检查。
注:本文内容节选自平安健康检测中心官微《CT检查的辐射会伤身吗?真相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