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多年前
6万多名建设者
为了响应党中央三线建设的号召
“消失”在涪陵白涛
打造了这座鲜为人知
但工程规模
可与三峡工程相媲美的816工程

大家参观816的时候容易忽略各种细节
错过与历史对话的机会
今天让我们走进这座历史遗留的宝藏
再次回顾那些被你忽略的历史印记
还原建筑和物品背后的故事

鲜红的五角星
家国信仰 不懈追寻


或许你不曾发现
816工程景区的洞口
需要抬头才能注意到
门上有着一颗闪亮的五角星
可以想象
它承载了多少仰望啊
它是建设者始终追逐的星光
它的存在
展现了6万多名建设者们
用青春染红的印记
宏伟的洞室
大美无言 大音希声



整个816工程景区
洞中有洞、洞中有楼
无人不被庞大的洞室所震撼
你爬上9楼,一眼望下去
深不见底
再一转身,又是一个9楼
让人摸不着头脑
犹如立体迷宫

816工程景区最大洞室
高达79.6米
总面积1.3万平方米
该洞体工程设计和建设
还于1978年获得
国家科学大会奖集体奖
醒目的标语
见证时代 焕发光芒

“抓革命 促生产”
“下定决心 不怕牺牲 排除万难 争取胜利”
“愚公移山 人定胜天”
“亿万人民亿万兵 万里江山万里营”......
这些专属于那个时代的话语
你是否一晃而过?
可每一句都是时代的回响
在昏暗的洞室中透着熠熠光芒
标语们体现着建设者们
永不退缩、勇往直前的精神
816工程的建设者们
真正做到了“排除万难”
实现了“愚公移山”的奇迹
为和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简朴的生活用品
艰苦朴素 潜心建设


外面的世界早已换了模样
但816工程却还是老样子
水壶、帽子、衣服、书籍……
建设者们用过的生活物品
依然在这里保持着沧桑原貌
仔细品味吧
每一件都带着厚重的历史感
作为历史的见证者
诉说着建设者们在816工程建设中
留下的奋斗记忆


简易的工具
血肉之躯 铸就不朽


这些老照片你看过吗?
它们没有讲究的构图和色彩
只是单纯记录下了施工的一点一滴
但蕴含的精神却意味深长
当时没有大型设备
每个进洞的军人只有简陋的
安全帽、工兵铲和工兵镐
工程的施工难度之大
任务之艰巨
但他们偏偏就用铁锹、风镐、炸药等
简单工具铸造了国之重器
用自己的血肉之躯
书写了军工建设史上的传奇

816里的历史印记还有许多
凭借一件件物品
一处处建筑、一次次讲述
我们看到了几代人的青春
深切感受到当年新中国
“三线建设”和“两弹一星”工程的
激情、悲壮和震撼
无形的精神与有形的物体完美结合
三线文化在这里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