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上午,在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的首场专题记者会上,围绕如何“坚持稳中求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的主题,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赵宝权表示,今年将着力推动经济企稳恢复提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增强市场主体活力等7个方面重点工作。
△赵宝权
开足马力 跑出经济恢复提振“加速度”
赵宝权认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较强的韧劲和潜力。2023年,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但也面临着诸多战略机遇、政策机遇、将促进我市在更大空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争取实现更好的结果”,体现了尽最大努力、求最好结果的要求。因此,要紧扣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的使命任务,着力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推动经济企稳恢复提振方面,要实施“提信心、稳增长、强主体”一揽子政策,实施《稳经济政策包(第三版)》,实施“抓项目促投资”专项行动,推动消费、投资、外贸“三驾马车”开足马力,争取全年分别增长6%、10%和3%,跑出经济恢复提振“加速度”。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要谋划实施制造业提质增效行动,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大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倍增计划,大力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实施“2+6+X”先进制造业产业集聚提升培育行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增强市场主体活力方面,要切实做到“两个毫不动摇”,做强做优做大国资国企,实施国企改革提效增能行动,扎实推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健全“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大变强”梯次培育机制,加快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促进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充分迸发、实力持续壮大。
力争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以上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方面,要树牢“一盘棋”思想,强化“一体化”发展理念,实施一批牵引性项目,做强一批支撑性平台,加快推进10个川渝毗邻地区功能平台建设,落实一批关键性事项,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在主动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加快自身发展。
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方面,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提升内畅外联水平,加快打造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更好地辐射西部地区、服务全国发展大局。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方面,要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实施重大风险防范化解行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方面,要实施惠民暖心优服行动,实施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计划,力争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以上;深入实施“就在山城·渝创渝新”就业创业促进计划;继续滚动实施15件重点民生实事,让群众得到实惠、看到变化、见到成效,增强认同感。
上游新闻记者 黎静 郭发祥 摄影 邹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