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7日至10月29日,第十五届中国(重庆)火锅美食文化节在重庆举办。火锅是重庆的一张美食名片,也是中国的一张美食名片,作为全国火锅产业规模大、影响广的专业展会,中国(重庆)火锅美食文化节已成为火锅行业从业者、供应商和消费者交流的“大舞台”。
“彭水晶丝苕粉,苕粉中的贵族”。今年火锅节上,一个头戴牛角冠、腰围薯叶裙的薯宝宝形象给与会人员留下深刻印象,一个长期“隐名”于深山的食材——彭水晶丝苕粉,就此走入大众视野。据了解,彭水晶丝苕粉是重庆市彭水自治县特产,也是重庆火锅的重要食材,在市场上有“苕粉中的贵族”之誉,备受重庆火锅消费者追捧。
近年来,彭水自治县将红薯产业作为乡村振兴主导产业发展,“彭水晶丝苕粉”已成为这个产业的拳头产品。今年,彭水联手全国知名农业品牌建设团队农本咨询共同打造“彭水晶丝苕粉”区域公用品牌,本次亮相火锅节正是品牌宣传的重磅行动之一。
此番亮相火锅节,彭水晶丝苕粉不仅有特装展、大广告,还冠名了“第五届爆品食材优选会”,并通过苗族文艺演出、品牌包装走秀等创新活动树立品牌形象、展示品牌文化,有力促进了品牌知名度的提升,扩大了彭水红薯产业的行业影响力。
种植历史悠久
产品声名远播
彭水晶丝苕粉源远流长。
上古时期,自蚩尤九黎后裔入驻郁江(彭水境内)以来,世代苗族人民都有采食加工块根作物的传统,比如,当地老百姓常上山挖掘蕨类植物块根,将其加工为淀粉长久保存,称为“都粑粉”,将淀粉烙成大饼状裹紧切坨蒸食,称为“都圈子”。
明朝末年,红薯开始在我国引种,因其适应能力强、产量高,很快被武陵山区乌江沿岸苗族人民大量种植,苗族人民逐步用红薯淀粉代替蕨类淀粉,从此彭水就有制作、食用苕粉的传统,尤以郁山镇所产苕粉远近闻名,农户制作的手工苕粉供不应求,在清朝干隆年间蓬勃发展,逐步演变成今天的“彭水晶丝苕粉”。因其产品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山中珍宝”。
近年来,彭水晶丝苕粉通过传承与发展,已经成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因采用苗家非遗工艺,粉质纯净,晶莹透亮,故名“晶丝苕粉”。2014年“彭水晶丝苕粉”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9年“郁山晶丝苕粉制作技艺”入选重庆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23年“彭水晶丝苕粉”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如今产品驰名国内,远销海外。
夯实生态品质
助推健康发展
得益于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绿色的加工方式,彭水晶丝苕粉始终朝着绿色有机、生态健康的持续发展道路不断壮大,成为大家餐桌上的美味佳品。
彭水属于武陵山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达311天,立体气候特征明显,生态优良。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年保持在360天以上,水环境质量总体为优。在这种环境下生长的红薯,富含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群以及多种矿物质微量元素,拥有丰富的粘液蛋白,淀粉含量较高,是制作彭水晶丝苕粉系列产品的绝佳原材料。
截止2022年,彭水全县红薯种植面积30万亩,其中高淀粉红薯10万亩,红薯核心基地乡镇16个。
完善的生态工业链条,促进红薯产业升级,产出更加高品质的苕粉。近年来,彭水积极推动生态工业提质,大力发展红薯及中药材等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重点扶持龙须、苗巧嫂、利源等红薯加工企业,完善产业与脱贫群众利益联结机制,红薯全产业链年收入达8亿元。
彭水依托晶丝苕粉的生产,促进了红薯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让绿水青山带来源源不断的金山银山。小红薯也逐渐长成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的大产业。2022年,全县红薯生产加工主体32家,其中市级龙头企业2家,年加工红薯15.8万吨。
打造特色品牌
丰富产品种类
目前,彭水通过打造彭水晶丝苕粉区域公用品牌,引领红薯产业全产业链建设,有效解决了以前红薯产业发展散、小、弱等现象,让小红薯释放出大价值。
在产品种类上,逐步推出彭水晶丝苕粉·经典干粉、火锅宽粉、重庆酸辣粉等红薯系列产品。丰富的产品研发,突破了传统单一的产品模式,开发出了更符合时代特色和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产品。
彭水晶丝苕粉·经典干粉,选用彭水无污染土质、无污染水源、无公害的纯天然红薯为原料,采用非遗工艺制成。其光亮透明,煮不浑汤,味道滋润爽口,光滑富有弹性,是居家餐饮、馈赠亲友、老少皆宜的美食佳品。
彭水晶丝苕粉·火锅湿粉,专为火锅店研发,免泡发,更耐煮,有弹性,口感爽滑,是火锅消费者钟爱的绿色天然食物。
彭水晶丝苕粉·郁山三香,是苗家传统美食,以优质红薯淀粉、半肥瘦新鲜土猪肉、土鸡蛋为原料秘制,外观、口感与午餐肉相似,色泽金黄,香气浓烈,都说比午餐肉还好吃。
彭水晶丝苕粉·重庆酸辣粉,以彭水晶丝苕粉为原料,佐以苗家特色酸辣料,麻辣酸爽,口感劲道,冲泡即享,堪称吃货福音,是深受市场欢迎的纯天然绿色食品。
做强做大做精做特
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在产品提质扩容的同时,彭水立足区域特色和产业优势,坚持品牌打造和产业建设两手抓,举全县之力将红薯产业做强、做大、做精、做特,着力推进红薯产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科技赋能,推动技术“赶比超”。强化政府引导、企业主导、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吸引优质创新资源和产业资源,组建由国家级及市内外红薯全产业链知名专家为成员的顾问团队,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坚持龙头带动,推动加工“专精强”。在培育龙须、苗巧嫂、利源等本土企业的同时,引进行业龙头企业,财政加大投入,新建红薯淀粉加工生产线7条,建成后日产将达50吨以上,有力助推彭水红薯加工业发展,带动农户增收、产业增效、生态增值。
坚持农文旅融合,推动产业“全优特”。彭水有多彩的苗族文化、独特的盐丹文化、悠久的黔中文化、丰富的红色文化和典型的乌江文化,连续举办十二届“中国·乌江苗族踩花山节”“中国·彭水水上运动大赛”,连续承办七届“渝东南生态民族旅游文化节”,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华诗词之乡”。彭水拟将红薯产业发展与文旅发展紧密结合,依托蚩尤九黎城、阿依河、摩围山等旅游景区,积极推广“彭水晶丝苕粉”系列特色菜品,打造一批集观光基地、非遗工坊、苕粉美食街等为一体的体验场景,为文化旅游增添亮点。紧扣“三大定位”,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工业、生态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