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祖国需要时,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当通讯地址只能写“重庆市4513信箱”,你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我在!”——1966年,六万三线建设者异口同声,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在重庆涪陵一个名为“白涛镇”的地方,执行一项绝密任务,代号816。
是怎样的一个地方,能够被称为“旷世军工奇迹”?又是怎样的一群人,为新中国开挖出一条生死存亡的道路?近日在重庆涪陵816工程景区亮相的中国首部反映三线建设的沉浸式演出《洞见816》,给了我们答案。
溯源:历史的丰碑
山高路远,止不住行者征程;春秋几变,篆刻鲲鹏轨迹。无数三线建设先辈坚定信念,艰苦奋斗,汇聚起振奋人心的磅礴力量。作为三线建设时期最重要的“工业遗产”之一,816工程集神秘、神奇、神奇为一体,它是深藏在大山中的旷世奇观,是六万多人白提笔,晚上扛锹,用手挖出来的地下长城,它承载的不仅是816人的一段历史,也是核工业国防建设的缩影,更是三线建设不可抹去的历史丰碑。
《洞见816》沉浸式演出便依托世界第一大人工洞体——816工程倾情打造,该剧以老战士李江川重回故地,找寻弟弟李海洋为切入点,穿越回当年开凿816洞体的时代,通过集结、奋战、打洞、牺牲、宣誓等一系列故事,讲述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和科技人员历时18年建设816的奋斗历程,全方位展现新中国建设者的革命精神风貌。
致敬:伟大出自平凡
“《洞见816》从创作、筹备到排练、演出我们花了三年多的时间,我们希望通过该剧能够向当年的革命建设者致敬,用革命浪漫主义的艺术视角回望历史,用艺术感染观众,让他们回到那个炙热的时代,深切地感受当年三线建设的激情、悲壮和震撼”,编剧及总导演王华在首演现场激动地分享。
“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一句号召,白涛镇云集了浩浩荡荡的三线建设大军,他们扛起背包,跋山涉水,开始了战天斗地、无私奉献的风云壮举。《洞见816》沉浸式演出便将这段这群最平凡、最可爱的人生动演绎,为观众带来一场炽热、深沉、动人的视听盛宴。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这就是当年三线建设的真实写照。” 三线建设代表陈怀文对演出给予了高度认可,在分享建设故事时不禁潸然落泪,“感谢《洞见816》让我重温了战友情,看完后久久不能忘怀,要感谢祖国和人民记住这段历史,没有忘记我们!”正是这群最平凡的人、最可爱的人,造就了一段名为“三线建设”的历史,铸就了一种名为“无私奉献”的民族精神。
传承:赓续民族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指出,“今天的中国,是赓续民族精神的中国。”三线建设精神作为民族精神、奋斗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引领着一代又一代人勇攀高峰。《洞见816》沉浸式演出,正是816工程景区不断创新,为弘扬传承三线精神,不断擦亮816工程景区金字招牌而打造的文旅演艺作品。
“当年的三线建设者用热血青春诠释了三线建设,《洞见816》沉浸式演出则用极致、沉浸式的表演深度诠释了三线精神的内涵,真正做到了传承工业精神,讲好中国故事”,重庆工业博物馆副馆长官咏琴在首演现场分享。近年来,816工程景区持续加强“工业+旅游”融合发展,从原生态对外开放到打造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816工程正逐步成为我国三线建设工业遗产转型发展的典型代表之一,也成为游客了解核工业和三线建设历史的重要窗口。
未来,涪陵区交旅集团将始终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在工业旅游建设上闯新路,在特色旅游多元化发展上开新局,在实施创新旅游战略上抢新机,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上出新绩。
仰望历史的天空,炽热而深沉的三线岁月熠熠生辉,跨越历史的长河,《洞见816》沉浸式演出带着一腔英雄豪气向我们走来,三线建设精神绵延不断,民族的意志也将永远向前。因为当祖国需要时,曾经有一群隐姓埋名之人——“我在!”;因为当祖国需要时,如今有一群舍己为国之人——“我在!”;因为当祖国需要时,未来仍将有一群一往无前之人——“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