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达昌,男,1943年出生,中共党员,綦江区古南街道百步梯社区居民。
他是一名退役军人,曾担任中国第十八冶第一工程公司人事干部、武装部长;他是一个“热心肠”,2005年回到綦江,赓即加入“周述明志愿服务队”,协调邻里纠纷,入户宣传宣讲,开展文明劝导,助力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时长超1.1万小时。
从2011年开始,黄达昌主动义务清扫古南街道綦鸡路登山步道,自备工具,单枪匹马坚持了10多年头,即使身患脑梗也不放弃,扫坏扫帚近百把,砍坏砍刀8把,用坏铁锹10把,惠及健身达人和当地村民数万人。
默默无闻,健身老人转行“清道夫”
退休后的黄达昌保持着每天锻炼的习惯,以前都是沿着古剑山登山大道登山。2011年春的一天,他突然想去尝试一下新修的綦鸡路登山步道。
从气象站到桃花山,一路向上,黄达昌的体验感大打折扣。原来,该路段虽然已经投用,但因一直有古剑山登山大道,只有极少数村民和健身达人来往,由于道路养护工人较少且路段较长,日常保洁、排除隐患这些事情经常忙不过来,大部分路面都被杂草侵占,还遍布荆棘。
于是,黄达昌主动站了出来,义务清扫登山步道。他因地取材编扎多把“叉头扫把”,买来砍刀、铁铲等工具。除草,修枝,修补破烂地面,疏通水沟,清理青苔……每天一干就是好几个小时,茅草划伤了他的手,荆棘刺坏了他的衣服,臭水沟脏了他的鞋。连续20多天,在黄达昌的努力下,这段长达3公里的步道,终于变得干净、好走。
为了维持步道的干净整洁,黄达昌每隔两三天就上山清扫一次。在义务清扫的前三年,他没有告诉任何人,连自己的老婆和儿子都不知道。直到老婆反复追问:“老头子,你每隔几天就上山,天黑才回来,你干啥子去了哟?”不得已,他才告知了实情。
担心他身体吃不消,家里人极力反对。他说服家人:“干这个事情,我锻炼了身体,也方便了别人,多好嘛。”黄达昌告诉家人,自己干活儿的时候,会慢一点儿,注意安全。这才打消了家人的顾虑。
路好了,过往的人逐渐多起来。人们见黄达昌这么尽心尽职,以为是村上安排的公益性岗位,仔细一问,才知道是他在义务清扫,纷纷称赞他的行为。他总是轻描淡写地说:“我是党员,这是我应该做的。”
持之以恒,登山步道有了“义务工”
从他家到这段步道,步行需要一个半小时。打扫清洁卫生时,黄达昌只能自备干粮。
黄达昌年纪毕竟大了,清扫工具天天背上山相当费体力,而山上又没有位置存放,怎样才能更快捷呢?黄达昌不断总结,摸索出一套“巧干”的方法:将扫帚分路段隐藏在茂密的草丛里,将铁锹分路段隐藏在排水沟中,落叶多的地方多放一把扫帚,杂草多的地方多放一把铲子,走到哪个路段就使用对应的工具……
黄达昌还根据“日程安排表”提前规划工作时间,平时一周维护一次,落叶多、杂草多的时候两三天清扫一次,一年进行一次大维护。
时光荏苒,十几年过去了,仅工具材料、来往车费,黄达昌就花了1万多元。村上曾向他提出给予一定报酬和补贴,他坚决不要。
2020年,黄达昌患上了脑梗,有时头晕目眩,但他并没有停下自己的清扫行动。如今,年逾80岁的黄达昌身体已大不如前,他改步行为坐公交车,第一天扫不完,第二天就接着干。他说:“只要我还干得动,就要一直干下去。”
黄达昌的行为影响带动着周边的人,市民陈彦就是其中之一。“黄老年龄这么大了还在义务劳动,我们年轻人更要向他学习。”陈彦说道。
服务社区,退休工人也是“活雷锋”
在日常生活中,黄达昌也是一个热心的人。2005年,他初到百步梯社区定居,听说社区有一支“周述明志愿服务队”,就迅速加入服务队,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
社区哪里需要人手,黄达昌的身影就活跃到哪里,参加宣传活动、协调邻里纠纷……社区居民群众交口称赞他为“活雷锋”。
2020年夏天,黄达昌听到社区干部说,党员活动室里的书桌和板凳大多数都破旧不堪,就默默找来工具和材料,义务开展修葺翻新。历时两个多月,共修葺桌子22张、板凳26条,得到社区党员、居民们连连点赞。
在疫情防控期间,黄达昌主动参加疫情防控宣传、入户排查、核酸检测值守……每次都冲锋在前。
綦江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以来,黄达昌自觉投入到社区各楼栋、背街小巷的环境整治中,捡垃圾、扫楼道、通水沟,不怕脏不怕累,完成22栋居民楼巡查,与志愿者一起搬运各类垃圾6余吨,参与文明劝导50余次。
2023年7月,社区开展飞线专项治理,黄达昌和年轻人干在一起,为高空作业人员扶梯子、递工具,乐呵呵地做着力所能及的事。他说:“虽然我年龄大了,但我的心依然火热,我要把志愿服务坚持到底。”
供稿单位:綦江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