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醉了吹笛人。摄/高成敏
冕宁县建设村一角。摄/钟源
国家级非遗——藏族民歌赶马调传习。摄/王涛
食尖上的美味——冕宁火腿。摄/蒋志康
冕宁彝海结盟纪念馆。摄/覃勇
金山冶勒湖。摄/蒋志康
5月7日傍晚,冕宁县泸沽镇孙水河畔,风抚弄着树梢,花儿拥抱着空气,鸟儿在河面上盘旋;行走于公园步道上,人们或扶老携幼,或情侣相随,或挚友相伴,都徜徉于河岸边醉人的风景;大家欢歌笑语、其乐融融,幸福在肆意地蔓延……
河水荡漾、绿意蔓延、桃红柳绿……当高铁呼啸而过,乘坐其中的游客略微低头就能看见这片开阔的水域,虽然只是匆匆一眼,却能为行程增添一抹亮色,这里就是冕宁县泸沽镇。
近年来,冕宁县因地制宜、因镇施策,以和美乡村建设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绘就乡村“幸福底色”。
如今,行走在冕宁的广袤乡间,处处有特色,沿路有美景,村村有产业,兴旺发展的脉搏强劲,文明新风拂面而来,勤劳的村民正用智慧和汗水创造幸福生活……一幅和谐生动、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新画卷,正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徐徐展开。
以“节”为媒 文旅融合促发展
3月13日,以“嫦娥花间游·卫星探苍穹”为主题的冕宁县首届“航天花韵”文化旅游活动,在四川省冕宁县泽远镇红专村开幕。
当天,蓝天白云下,大片油菜花在田间地头盛开,远看流金溢彩,油菜花的绚烂,点缀着整个村庄,游客们纷纷用手机、相机拍照留念。
在锣鼓声中,四只彩龙入场,姿态万千,舞龙表演队与游客在油菜花海里进行互动;身着汉服和旗袍的女子置身花海,风姿绰约;游客们在花田里荡着秋千,聆听着民歌的动人旋律。
“泽远镇油菜花种植面积约1000亩,是我们实施农文旅融合,打造和美乡村的先期尝试,希望将美丽的自然景观和浓郁的田园风光融合在一起。”据冕宁县泽远镇红专村党总支书记高德锰介绍,近年来,泽远镇红专村深入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牢牢守住“三农”底线,持续壮大特色产业,推动强村富民改革,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通过努力,泽远镇村落院坝变美了,道路硬化了,河道干净了,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4月21日,以“樱你而来 畅游冕宁”为主题的樱桃采摘活动在复兴镇花果村开幕。
樱桃作为冕宁优势特色产业,色泽艳丽、柔软多汁、营养丰富,在攀西地区有“春来第一果”的美称。截至目前,冕宁全县樱桃种植面积已达1.6万余亩、产量5000吨以上、产值达上亿元,更有“十里樱桃长廊、万亩水果基地”之美誉。此次樱桃采摘活动旨在加强冕宁文旅资源宣传推广,助力“天府旅游名县”创建,促进和美乡村建设,加快农文旅融合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持续擦亮冕宁樱桃采摘活动这一冕宁县最具特色、最有影响力的文旅产业名片。
“通过举办樱桃采摘活动等重大节庆活动,将进一步扩大冕宁樱桃、火腿等‘冕字号’特色农产品品牌价值和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到冕宁观农家景、品农家果、吃农家宴,体验亲手采摘的乐趣,实现‘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的和美乡村与旅游发展同频共振,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奋力把冕宁建设成为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县。”冕宁县相关负责人表示。
秀美的山川,丰富的农业资源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冕宁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2023年以来,冕宁旅游服务业提档升级走出关键一步,举办了冕宁首届火盆烧烤节、冬至冶勒羊千人宴、冕宁首届“航天花韵”文化旅游活动、“樱你而来 畅游冕宁”第19届樱桃采摘等活动。以节为媒,冕宁举行民俗表演、展示民族风情,并借活动之机、趁势而为,开展招商推介、项目推介,在文旅舞台上唱起了“经济大戏”。
据统计,2024年五一劳动节期间,冕宁县共接待游客22.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7101.5万元,冕宁特色旅游品牌得到进一步展现。
近年来,冕宁锚定农文旅融合,充分挖掘农业产业和旅游资源潜力,大批村庄环境得到改造提升、华丽蝶变。一座座独具风格的乡村民宿拔地而起,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注入新活力,也为乡村振兴发展跑出了“新赛道”。
冕宁县文旅强县专班综合组组长胡绍荣表示,冕宁的乡村繁花似锦、处处风光宜人。下一步,冕宁县还将推动更多乡村以“节”为媒,打造农文旅融合新亮点、乡村振兴新业态、民众增收新渠道和消费扩容新载体,奏响冕宁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奋进曲”。
产业兴旺 特色农业助农增收
建设和美乡村,基础在产业、潜力在产业、希望在产业。
在复兴镇建设村,规模化、标准化的农文旅产业融合园区映入眼帘,成片的大棚内,一串串绿莹莹、红艳艳的葡萄缀满枝头。再过一个多月,这些饱享日光浴的优质葡萄将迎来大丰收。
“我们村家家户户都种葡萄,有红提、克瑞森、阳光玫瑰等优质品种,共4200亩。”建设村文书朱小虎自豪地说。
在冕宁县若水镇万亩烤烟示范基地,烟田集中连片、一望无垠,成群的烤房错落有致,一条条标准的机耕道和田埂将烟田规则划分,田间还合理布局了水池、太阳能提灌站,甚至建起了农机停放点。每年七八月“赶烤”时,万亩烟田内呈现一派丰收繁忙的景象,烟农收成笑逐颜开。
“现在和以前的生活对比起来,那简直是相差太大了,现在的日子要幸福多了嘛。”在冕宁县若水镇丰乐村4组卢锐说道。
在冕宁县宏模镇优胜社区的油橄榄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油橄榄树郁郁葱葱,好不茂盛。而这片万亩橄榄基地,是台湾省台北市的一位七旬老人林春福,坚守10余年,用心打造出来的。
2011年,林春福在实地考察冕宁气候、土壤和地理条件后,决定在这片土地上,种下这一片“绿果果”,随即成立了冕宁元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十年来,林春福不断总结经验,扩大种植规模,通过流转土地、招聘当地村民务工,带动了周边乡、村、社区5000户共20000余人的产业发展。
走进冕宁县河边镇蛟龙村猕猴桃种植基地,站在田埂上放眼望去,绿油油的猕猴桃树冠基本与人齐平,绿叶掩映下的猕猴桃一个个露出了毛茸茸的脑袋。
“我发现猕猴桃这种水果产量高、品质高、口感好,管理起来也相对简单,简直就是我的‘梦中情果’。而且冕宁土壤肥沃、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宜种植猕猴桃。”冕宁县猕猴桃种植带头人高兴说道。
在高兴的带动下,目前河边镇种植猕猴桃已经有500余亩,冕宁县境内共有1500余亩,范围覆盖了若水镇、复兴镇、宏模镇等多个乡镇,小小的猕猴桃点燃了乡村振兴“梦”。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烤烟、粮食等传统主导农业的快速发展之时,冕宁县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立足产业发展,不断做强主导农业、做优特色产业,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极力探索促进农业提效、农民增收、农村变美的新路径,让农民鼓起腰包,走好产业发展之路。
高阳街道大垭口社区深蓝农业蓝莓采摘园、彝海镇曹古村二组的新彝家大樱桃农场、大桥镇大桥村的万亩中药材种植产业园区、冶勒湖畔的川贝母基地……一批批新兴特色产业异军突起,一幅“一村一品乡村振兴”美好蓝图正铺展开来。
此外,地处安宁河上游的冕宁,由于气候温和,年均气温13.8℃,雨热同季,年均降雨1094毫米,日照2079小时,无霜期235天,优渥的气候条件也将冕宁孕育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素有安宁河大粮仓的美誉。冕宁所产的稻米色泽润亮,口感软糯,米香味浓郁,深受人们喜爱。近年来,冕宁县通过优化品种、集成技术、改善品质、提高单产,切实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全县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只增不减,实现可持续发展。
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一个个产业开花结果,冕宁群众的“钱袋子”也鼓了起来。
如今,放眼冕宁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产业兴旺了,村子更美了,村民富裕了……梦想,正在探索与实践中一步步成为现实。
供稿单位:綦江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