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扛起新使命 区县谈落实”系列主题第22场新闻发布会,铜梁区相关负责人围绕“改革突破 创新赋能 打造成渝中部产业新高地”作主题介绍,并回答媒体记者和网友提问。
“扛起新使命区县谈落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铜梁区)现场
铜梁区委书记 谭庆
铜梁区委副书记、区长 万隆
铜梁区委副书记 周永刚
铜梁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 廖强
改革突破 创新赋能
铜梁着力打造成渝中部产业新高地
铜梁区位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轴线上的关键节点,面积1340平方公里,人口85万。自初唐建县迄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
“我们依托良好的发展条件和产业发展空间全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全市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主战场。”铜梁区委书记谭庆介绍,近年来,铜梁坚持首抓工业、重抓制造业,确立“2+4”产业发展方向,重点打造新型储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和摩托车2大主导产业,升级打造机电设备、智能家居、合成材料、冷链食品等4大特色产业。
其中,新型储能是铜梁区最具特色的现代产业,总投资130亿元的海辰储能重庆基地是全市首个新型储能整装项目,其拳头产品是新一代储能锂电池和储能模组,目前一期项目已建成投产,一批上下游企业成功落户,10平方公里新型储能产业园初具规模,正努力打造西部新型储能产业新高地。同时,铜梁区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庆兰实业成为西部地区最大轿车制动盘和前轮毂制造商,鹿享家跻身全国智能门锁行业头部企业,爱玛电动摩托车年产能达300万辆,南雁实业新能源高精度减速器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全球第三。在产业发展中,铜梁区强化科技创新赋能,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每年投入不少于2亿元推动科技创新,科技竞争力指数排全市第12位。
“我们全力建设巴渝和美乡村。”谭庆表示,铜梁区是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区,也是重庆主城蔬菜四大保供基地之一,每年向主城供应蔬菜84万吨,平均每天超过2000吨。该区引进了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西南研发中心,加快打造“北寿光、南铜梁”优质蔬菜种质资源基地;大力实施品牌强农工程,打造“龙乡水土生”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培育铜梁黑鸡、铜梁莲藕、白羊咸菜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全域推进“巴岳农庄”强村富民综合改革,试点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老百姓的腰包一年比一年鼓起来;坚持产业发展和环境提升“两手抓”打造巴渝和美乡村,30个示范点、6大核心片、3条示范环线建设加快推进,形成以点带面、全域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局面,乡村日益成为群众向往的美丽家园。
当前,铜梁区正全力发展活力经济,全面唱响“周末到铜梁”,持续繁荣龙城天街商圈业态,打造淮远河岸夜间经济集聚区,推进农文体商旅融合发展。今年上半年,铜梁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4.6亿元、同比增长14.1%,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位居全市第一。
“铜梁全域都是景、四季皆可游。”谭庆欢迎广大市民和游客朋友走进千年古城安居,重拾久违的乡愁,体验水云龙的酣畅淋漓;漫步玄天湖畔,揽湖光山色、看山水非遗实景剧《追梦·铜梁龙》,感受火龙1600度铁水飞溅的火热激情;到铜梁龙体育场,观看铜梁龙足球队征战中甲联赛,摇旗呐喊“为重庆而战”!在铜梁区游玩之余,人们还可以品尝龙乡名吃,三活兔、泡凤爪、荷花宴……各种舌尖上的美味让人回味无穷。
在全力抓好党建统领基层治理方面,铜梁区推进基层治理数字化建设,开发城乡接合部、老旧城区停车等智慧管理系统,推出“家医有约”APP方便居民就医,“农村道路摩托车交通安全管理”试点建设让摩托车守法率提升30%以上;持续深化“党建扎桩·治理结网”,在城市推广“巴川共坊”社区治理模式,在农村推广“铜心小院”院落微治理,试点区域矛盾纠纷化解率达100%,成功入选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区。
坚持把文旅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
持续擦亮“活力龙乡·美好铜梁”城市名片
近年来,龙舞表演吸引了不少游客专程到铜梁区观看。铜梁区在立足自身特色发展文旅、吸引游客方面有哪些举措?
“铜梁区坚持把文旅产业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突破口,以打造文旅胜地为目标,坚持把文旅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全面唱响‘周末到铜梁’,持续擦亮‘活力龙乡·美好铜梁’城市名片。”铜梁区委副书记、区长万隆表示,很多人到铜梁,就是奔着铜梁龙来的,为此他们着力打造龙舞之乡。铜梁龙舞早在2006年就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被誉为“中华第一龙”。铜梁区升级打造《追梦·铜梁龙》山水非遗实景剧2.0版本,常态化举办中华龙狮大赛、龙灯艺术节等活动,建设龙文化主题街区、龙灯彩扎基地等,从不同角度传承千年文脉。
在此基础上,铜梁区打造千年古城。1500年的安居古城依山为城、傍水而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非遗旅游景区。安居古城里“九宫十八庙”璀璨夺目,明清建筑鳞次栉比,琼江、崇德等书院文脉悠长,湖广、福建等会馆闻名遐迩,县令出巡、川剧坐唱、水云龙舞等民俗活动轮番上演,休闲垂钓、烧烤露营、湿地越野、龙舟竞渡,让人们流连忘返。
万隆介绍,铜梁区人杰地灵、才俊辈出。七十多年前,邱少云从这里走出去,走进了共和国的英雄谱;九十多年前,刘雪庵在民族危亡之际,用一曲《长城谣》挺起了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脊梁。为此,铜梁区着力打造英雄故里。游客来铜梁,可以到邱少云烈士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到少云故居追寻英雄足迹,到刘雪庵音乐馆感悟抗战精神,学习先辈的优秀品格。
万隆欢迎市民和游客朋友随时到铜梁,在巴岳山巅观松品茗,在玄天湖畔尽情奔跑,在荷和原乡悠闲漫步,在奇彩梦园徜徉花海,在老虎口听涛观瀑,精品民宿、休闲露营、亲子采摘、户外运动,尽享心灵的假期。下一步,铜梁区将积极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打造成渝地区“微度假”旅游目的地,加快建设龙文化旅游名城,进一步扩大世界级IP影响力,“欢迎各位朋友‘周末到铜梁’,用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探秘古韵龙乡、感受非遗魅力、畅享田园风光。”
铜梁区建成“铜心小院”325个
试点院落矛盾纠纷化解率达100%
铜梁区是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区和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区。在基层治理方面,铜梁区有哪些经验总结值得分享借鉴呢?
“在超大城市治理的探索中,我们针对城乡基层治理中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够、网格力量薄弱、阵地建设滞后等问题,深入推进党建统领基层治理现代化改革,打造了具有铜梁辨识度的基层治理工作品牌。”铜梁区委副书记周永刚介绍,在农村以院落为单元,创新开展“铜心小院”院落微治理,按照地缘、亲缘、业缘相近原则,以10至30户为单位划分院落,由院内群众公开推选有威望、有能力的党员担任院落召集人,引领院落环境治理、矛盾调解、民意收集等工作。
目前,铜梁全区已建成“铜心小院”325个,试点院落矛盾纠纷化解率达100%。
“我们以‘五进五心’为载体,积极推进党的理论政策、工作力量、公益服务、文体活动、自我管理进院落,将各类资源在院落内聚合,实现思想同心、队伍齐心、服务贴心、活动凝心、发展连心。”周永刚介绍,铜梁区通过开设小院课堂、小院议事会等教育引导、团结凝聚群众,实现院落事院落议、院落定、院落管。
在此基础上,铜梁区还引入积分制,从人居环境、乡风文明、乡村事务、示范带动等多维度设置积分项,每月开展星级小院评比和积分兑换,对获评的星级小院给予5千到1万元的工作经费补贴,充分激发村民参与治理的内生动力。
“从‘地域相连’到‘心心相印’,从邻里不亲到大家开心,这样的乡村,就是大家向往的和美乡村。”周永刚表示。
在城市,铜梁区则围绕“巴川河”地域标志,创新推出“巴川共坊”社区治理新模式,让基层治理“有人、有钱、有阵地”。
“我们按照400户左右的标准精细划定650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5—8名专兼职工作力量,建立‘网格吹哨、部门报到’的高效响应机制。”周永刚介绍,铜梁区还强化经费保障,为每个网格党支部提供启动及运行经费,并创新设立600万元社区治理基金,专项用于老旧小区改造、物业服务提升及困难群众帮扶等。同时,铜梁区积极盘活闲置资源,为社区提供468处7.3万余平方米的用房,建立网格党支部服务站,方便群众就近办事。
自2023年“巴川共坊”实施以来,社区网格员及时发现、有效解决问题3106件,邻里之间更加和谐,群众生活更加美满。
今年以来铜梁城镇新增就业9102人
前不久,铜梁通过“人才夜市”促进就业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铜梁区在解决就业方面,都有哪些具体举措?
“我们通过一系列举措,推动各类群体实现充分就业,2024年以来城镇新增就业9102人,其中重点群体帮扶就业率达100%。”铜梁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廖强介绍,首先保障“能就业”,构建以区智慧人力资源市场、区零工市场为中心,15个零工驿站为骨架,346个零工驿站服务点为触角的综合立体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免费为求职者提供就业招聘、技能培训、劳动维权等服务,累计提供就业信息2.2万余条;定期提供菜单式技能培训服务,今年以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123人次,新型学徒制培训615人,培训后就业率达80%以上。
铜梁区还创新开展“人才夜市”招聘活动,以夜市“烟火气”为就业聚人气,通过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夜生活场景与人才交流场景相结合,搭建起更“接地气”的岗位供需对接平台,各职能部门现场一对一提供就业指导、岗位推荐、劳动者权益保障等服务,达成就业意向880人次。2024年以来,铜梁区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累计76场,提供就业岗位23744个,达成意向协议5699人次。
“我们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区79%的制造业企业完成迭代升级实现转型发展,提供大量高技能岗位。”廖强介绍,铜梁区着力培育壮大新型储能产业链,可增加5000余个就业岗位,吸引1000余名高技术人才到铜梁区工作,形成产业带动就业、就业促进产业的良性循环。
下一步,铜梁区将不断丰富招聘形式、拓宽就业渠道、促进产业发展,通过“线上+线下”“白天+夜间+定期”等形式,助力各类人才与用人单位实现双向奔赴,开创铜梁区高质量充分就业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