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成巷”“纸盐河街”“维新巷”“接圣街”“七星巷”“中山三路三巷”...传统地名承载着一个地方的集体记忆、历史文脉、特殊情感等,既是地理信息,也是文化符号,是一种传承与推进,是连接古老和未来的中间桥梁。
保护传统地名,不仅是把传统地名留存下来,更需要将其深厚底蕴赓续下去。近年来,渝中区高度重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工作,通过讲好重庆地名故事,挖掘地名背后深厚的人文底蕴、文化风采,进一步提升重庆城市形象及其文化影响力,让地名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据悉,渝中区强化地名研究,形成了一批地名文化研究成果。近年来,加强与志书、文史、文旅、大学等部门和地名专家合作,开展地名文化专题研究,建立地名历史文化资料库,系统收集母城地名历史文化书籍等200余册。如《渝中区100个最美地名影像集》《渝中区消失地名录》《渝中区地名录》《渝中区地名词典》《渝中区地名志》《2017—2030年渝中区地名规划》等各种地名文化丛书、宣传片,共设置各种形式的地名文化保护标志40余处,其中市级历史地名保护名录标志19处。此外,渝中区还注重以点带面,传承和发展母城地名历史文脉。采取原址保护、移位保护等方式重新启用了“天成巷”“纸盐河街”“维新巷”“接圣街”“七星巷”“中山三路三巷”等6个消失地名,保留“朝千路”、“信义街”两个老地名,让这些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老地名得以重放光彩,留住“乡愁”。
地名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寻求文化归属的重要载体,据此,重庆市民政局与渝中区人民政府联合建设了全国第一家独立的省级区划地名历史文化展示馆——重庆区划地名历史文化展示馆,展示馆位于渝中区白象街山西会馆(反省院)旧址。在这里,以光电展示为主、实物展示为辅集中展示重庆行政区划历史演变、巴渝地名、母城和边界地名等,讲述地名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在展示馆内,陈展了重庆8.24万平方公里市域范围内行政区划历史演变和地名及其文化故事。
渝中区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地名是国家重要的历史和文化遗产,记载着中华民族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特有的认识和思考方式,记录着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成果。做好地名文化保护工作,对于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地名文化,促进渝中区传统风貌区、特色老社区建设,提升渝中区城市形象及其文化影响力,推动地名事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