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系统犹如为城市的“静脉血管”,其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市民的日常生活质量和城市的正常运转。近日,重庆三峡生态环境技术创新中心(简称重庆创新中心)传来好消息,该中心青年科研团队成功研制出非满管高精度电磁流量计工程样机,基于该科研成果形成关键技术1项,申请专利3项,计划在今年12月进行示范应用。
技术负责人贾改革介绍,研究排水管道电磁流量计的目的在于提高排水管道流量测量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可靠性,为诊断发现排水管网缺陷提供数据支撑,实现从“定性”到“定量”的精准管理。目前,市场上测量排水管道的流量计有的需要把传感元器件安装在管道底部,容易缠绕垃圾,难以维护;有的则在排水管道处于充满状态时无法工作,且精度较低。电磁流量计能够有效克服以上问题,但国产电磁流量计一般用于测量自来水压力管道流量,不适于非满管流排水管道流量测量,而一些进口电磁流量计虽然可用于排水管道流量测量,但价格十分昂贵。基于上述原因,重庆创新中心决定自主研发适用于排水管道的非满管流高精度电磁流量计。
去年8月,26岁的贾改革主动请缨,对非满管流速流量算法进行攻关。为此,重庆创新中心搭建了约300平米的管道电磁流量计实验室以及包括管道、气压调节系统、中控系统、循环系统在内一整套流量计验证装置,可以对不同流量、不同工况下的流量计准确度进行测量。
流量计实验室图
非满管流高精度电磁流量计
一年来,团队克服了管道局部扩径、缩径以及流场紊乱等问题,测定了上千个检测数据。凭借多学科专业背景和夜以继日的钻研精神,从数据中发现了规律,在流量测定的算法上终于实现了突破。“对比国内已有的流量计,我们的算法可以将流量的测量精度提高到3%以内。在排水管道设计规范的坡度范围内,坡度越大,越能体现出新算法在确保流量稳定性上的优势。”贾改革自信地说,“后续我们会把样机送至项目现场进行反复验证,只有一线人员说好,我们才放心。”
重庆创新中心成两年以来,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共申请发明专利48项、国际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55项、软件著作1项。今年年上半年,GECKO 1互联网多功能管道机器人入选《重庆市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目录》;下半年,针对上游乡镇污水厂泥砂淤堵问题,量身打造了浪涌式固液分离机,现已进入现场测试阶段。
这些科研成果和产品均来自重庆创新中心15名青年人才组成的科研团队,他们平均年龄仅为31岁,其中已有3人入选重庆市高新区“金凤凰”青年人才。
展望未来,重庆创新中心将继续秉承“求真务实、守正创新”的精神,在排水管网监检测领域的科技创新工作中持续发力,努力打造长江大保护“三峡治水”新名片,为公司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