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车轮滚滚向前,公安精神生生不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以来,经济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安定、人民更加幸福。时间像标尺,刻录着一圈圈平安的年轮,也记载着公安队伍服务大局、忠诚履职的历程。
细数起公安工作的发展,2023年刚退休的巡逻民警李宇翔很是感慨:“民警出警的方式一直在变化,从脚踏自行车、警用摩托车到制式警用车辆;从座机、传呼机到移动警务终端;从挨家挨户敲门走访手写记录到警务手机随时录入,公安工作实现了新跨越。”
退休前李宇翔是江北区公安分局石马河派出所的巡逻民警,从警42年的他也是远近闻名的“警车保养员”。凭着对警车特有的钟爱,他驾驶过所有的警车车型,对每个车型的性能都了如指掌,从车辆的维修保养到研究发明专利,他是出名的“行家”。谈及警车的变迁,李宇翔如数家珍:“警车是我们重要的‘战友’,陪伴着我们出现场、抓逃犯、处警情、平暴乱。可以说,警车的更迭换代,每一步都体现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也体现着警营的岁月变迁。”
李宇翔18岁进入公安队伍,那时的派出所仅有一辆工作用的三轮摩托,俗称“侉子”,是我国模仿苏联M72型三轮摩托和宝马R-71型军用摩托制造的三轮摩托,性能却更胜一筹。当时所里仅有民警老徐一人会驾驶摩托车,其余民警只能步行出警,条件虽然艰苦,但是民警们都不气馁,有激情,有干劲。李宇翔特别羡慕老徐,特地拜他为师,学习自己驾驶摩托车。正是骑着这辆独一无二的交通工具,所里的民警们侦破了一个又一个的案件。
80年代末,三轮摩托车逐渐被两轮摩托车取代,同时期北京吉普成为第一辆警车,随后面包车也加入了警车队伍。此时的李宇翔成为了刑侦民警,要去案发现场勘查时,相机一背,驾驶警车就出发,用手电筒当光源,用放大镜找痕迹,用笔记本记录下所有细节。而这些新生的警车陪伴着李宇翔一起,总是在第一时间奔赴案发现场,逐渐成为了派出所的得力干将。
90年代,桑塔纳渐渐成为派出所警车“主力”,全国启用换发警号车牌,2004年全国统一涂装,警车蓝白相间的颜色一直沿用至今。而今,科技的进步为公安工作插上了翅膀,江北公安的警用交通工具已有电车、无人机反制车、无人机多功能运输车、装甲车、指挥车等新式装备,信息化历程已由传统警务过渡到智慧警务,功能涵盖反恐制暴、应急管理、打防管控、社会治理、民生服务等五大方向,真正实现传统的“由案到人”到大数据时代的“由人到案”,侦查打击水平也从“量变”实现到“质变”。
从无到有,从传统到先进,从“即买即用”到标准规范,小小警车的变迁史,从侧面反映了公安队伍正规化的建设过程,也展现了人民警察的精神面貌。2023年4月,李宇翔光荣退休,他将“警车保养员”的接力棒交给徒弟陈晓红,继续行使这个光荣使命。这个曾经在部队汽车连从事汽车维保的军人,对车辆的零部件维护同样了如指掌,在内勤民警的岗位上接过了“汽车保养员”接力棒。如今,陈晓红依然会和李宇翔探讨汽车保养方面的专业知识,为所里的新一代警车继续保驾护航。
历经七十五载,人民公安从这里走来。无论是当年还是现在,人民公安的根与魂都深深扎在这片土地里,扎在人民群众当中。
警车的变迁史,折射出的不仅是公安正规化、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更是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近年来,江北公安紧紧围绕数字警务建设,进一步维护社会稳定,提升警务效能,加强专业化建设,夯实警务基础,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饱满的热情,奋发有为,笃行实干,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