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7点30分,西街社区环卫工人龙嬢嬢像往常一样清扫街道。在武胜路67号,她发现一名男子在街边自言自语、目光凶狠地盯着过往行人。“这不是社区民警反复喊我盯住的周嘉琪(化名)吗?”龙嬢嬢立刻掏出兜里的对讲机按下紧急键:“李警官,武胜路67号!周嘉琪好像发病了!”
不到10分钟,警笛声从远处传来,社区民警李东与社区干部赶到现场,迅速将情绪失控的周嘉琪控制住,并送至万古精神病医院治疗。而龙嬢嬢还不知道,周嘉琪是龙岗街道唯一一名黄色重症精神障碍患者,一旦发病后果将不堪设想。这起危机的及时化解,正是西街社区创新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作为大足区“警格+网格”双网融合改革的首批试点,西街社区通过构建“政警民”协同治理网络,将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延伸至社区每个角落。
龙岗街道西街社区地处大足老城区,常住人口1.6万,辖内有龙岗一小和大足中学两所学校,该社区老旧房屋密集、矛盾纠纷多发,是大足基层治理的重点难点区域。西街社区以制度创新破题,建立“四个一”政警联动处置体系(即一支社区警务团、一个团队运行模式、一套求助解决流程、一种矛盾化解办法)。社区民警李东与网格员、环卫工、商户、外卖员等106名“警务团”成员联动,将治安触角延伸到街头巷尾。环卫工人因熟悉片区情况,成为“天然盯防哨”;外卖员、保安等群体则化身“移动情报站”。2024年,社区通过“警务团”联动处置网格事件2500余件,刑事案件发案率下降42.3%,典型诈骗案件锐减52.8%。
“‘警网融合’不仅改变了治理模式,更重塑了治理逻辑。”社区民警李东作为兼任社区党支部副书记的“穿警服的副书记”,深刻体会到角色转变带来的治理效能提升:“从单兵作战到体系作战,从末端处置到源头治理,我们实现了治安要素的精准掌控。”这种制度设计既强化了民警的社区治理主体地位,又为网格员赋权增能——当网格调解遇阻时,民警的即时执法支撑形成治理闭环。“过去社区干部没有执法权,调解矛盾就像‘赤手空拳上战场’,说话始终不硬气。”西街社区党支部书记胡才勇告诉记者,“如今社区民警靠前服务,民警在后端提供执法保障,我们调解矛盾起来腰杆都挺直了。”2024年该社区处置的占道经营、噪音扰民等“老大难”问题,90%通过“网格柔性调解+警力刚性兜底”模式化解。
“警察叔叔,请你喝茶”“一杯懂反诈的茶”“一杯来自社区民警的免费茶”……走进112平方米的西街社区警务室,仿佛踏入一家温馨、时尚的奶茶店,一名社区辅警正在为社区群众制作美式咖啡。然而这里并非一家奶茶店,而是一个集警务服务、社区治理、便民于一体的治理枢纽,通过“喝茶说事”工作法,将40余起邻里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当前,我们正在打造‘15分钟平安服务圈’,让警务服务既有力度更有温度。”李东介绍,该站点已开展百场“反诈茶话会”,惠及居民超2000人次,成为警民共治的实体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