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重庆市渝北区公安分局联合重庆市打击非法金融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渝北区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重庆市渝北区市场监管局、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法院、重庆市渝北区龙山街道、重庆市渝北区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重庆市小额贷款公司协会等单位,于3月11日在龙脊广场开展“提升金融素养 保护消费者权益”主题市集,将消费者权益保护与反诈宣传深度融合,构筑全民反诈新防线。
活动现场,渝北公安刑侦支队、经侦支队、食药环侦支队、龙山派出所民警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防诈知识巧妙与趣味游戏相结合,吸引了众多市民参与。其中,活动现场设置了“防非上上签”“反诈好彩投”“消保保卫战”“科普小课堂”等互动环节。在“防非上上签区域”,市民随机抽取签文,回答非法集资相关问题,答对即可获得精美礼品;“反诈好彩投”则考验市民的眼力,参与者套中反诈顺口溜并大声朗读,即可获得活动印章;“消保保卫战”以传统投壶游戏为载体,参与者投中3支箭即可获得抽奖券;“科普小课堂”通过喊响反诈口号、拍照打卡等形式,向市民普及反诈知识。
“接到自称某平台客服的电话,应该怎么做?”在互动环节,超市收银员小张凭借快速应答连闯三关。这种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条款转化为情景问答的互动模式,让100余名参赛者在竞技中筑牢安全消费意识。除此之外,活动现场还张贴了多张反诈大字报,“高息回报=骗局、保本返利=陷阱”“陌生来电要警惕、汇款转账需谨慎”“非法集资是陷阱、高额回报是骗局”等精炼醒目的标语,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观看。这些标语以简洁鲜明的风格,揭露了常见诈骗手段的本质,强化了群众对骗局的认知,有效提升了反诈意识。
据悉,今年以来,渝北公安已开展系列宣传活动20余场,通过“线上精准预警+线下靶向宣传”双轮驱动,已累计为群众止损2600余万元。此次商圈宣传活动后,渝北公安还将组织“反诈讲师团”深入社区、企业开展“3·15特别行动”,针对保健品虚假宣传、预付卡消费陷阱等民生领域突出问题进行靶向宣传。
“守护消费者权益就是守护民心。”渝北公安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场融合法治教育与市集文化的新型宣传活动,既是对“共促消费公平”主题的生动诠释,也展现了新时代公安机关创新社会治理的智慧与担当。随着“全民反诈”专项行动的深入推进,渝北公安正以科技之盾、共治之网,为山城百姓织就全方位、立体化的金融安全防护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