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网课连环扣?七旬阿姨学费全退回!”“500元水壶藏猫腻?民警2小时火速搞定!”……今年“3·15”期间,重庆市公安局渝北区分局用真实案例演绎消费维权“避雷指南”,让安全消费知识“走新”更“走心”。
2025年2月,家住渝北区的秦阿姨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报名AI网课竟成了派出所的“课堂”。原来她在支付数千元学费后,发现机构“踢皮球”式转签合同,急得直拍大腿报警。渝北公安悦来派出所民警化身“课程审查员”,翻合同、查转账、核资质,3小时锁定关键证据,当天下午就帮阿姨全额追回“学费盲盒”,还顺带给企业上了堂“诚信经营课”。“现在连骗子都要搞‘知识付费’了?”秦阿姨拉着民警笑道:“多亏你们教我签合同要看‘小字条款’,以后我上网课也得带‘法律外挂’!”
据悉,渝北公安分局近年来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建立常态化巡查机制,对辖区商超、培训机构等重点场所开展专项检查。针对网络消费纠纷高发态势,组织民警对辖区电商企业、教培机构开展集中走访,重点检查经营资质、合同规范、售后服务等环节。
3月,辖区居民杨先生在一无店铺名的门市购买价值500元的水壶,回家后发现该品牌水壶实际价值不值500元,随即到门市与老板商量退款,老板称没有质量问题不予退款,双方发生纠纷。接到警情后,渝北公安宝圣湖派出所民警到场进行调解,经民警查看,该门市销售水壶虽有公司执照,但其注册地在广东,当地执照并未查到,存在一定问题。经调解,门市老板愿意退货退款,双方达成一致。
“针对消费维权警情,我们建立了快速响应机制。”渝北公安相关负责人介绍,各派出所接到报警后,必须以最快速度到达现场,并同步联系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处置。
值得一提的是,3月11日,渝北公安还联合多部门在龙脊广场开展“提升金融素养 保护消费者权益”主题市集,将消费者权益保护与反诈宣传深度融合,构筑全民反诈新防线。
下一步,渝北公安将继续践行“民生警务”理念,联合相关部门开展专项整治,为打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贡献公安力量。警方提醒:消费者在网络购物或接受服务时,务必核实商家经营资质,签订正规合同并保留交易记录。如遇消费纠纷,可拨打12315投诉或及时报警,公安机关将依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