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太公山下油菜花烂漫如金,在綦江区文龙街道春灯村,一场跨越百年的信仰对话在此展开。3月18日,“纪律与信仰·黄葛树下的思政课”系列活动正式启幕。来自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移通学院、重庆红岩英烈研究会和辖区两企三新党组织负责人代表、各学校负责同志、文龙商会代表等各界人士齐聚一堂,在革命遗址的见证下,以脚步丈量信仰之路,以心灵触摸历史脉搏。
▲9:00-10:00授牌签约
让红色资源“活”起来,校地企共筑精神高地
上午9时,春灯村党群服务中心前彩旗招展。“纪律与信仰·黄葛树下的思政课”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上,四块镌刻着红色印记的牌匾依次亮相:区关工委授予文龙街道的“綦江区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重庆移通学院与文龙街道共建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重庆红岩英烈研究会授予文龙街道的“红岩精神教育基地”。牌匾交接的瞬间,现场掌声雷动,仿佛历史与当下的共振。“这片土地埋藏着重庆最早的马克思主义火种,我们有责任让它成为新时代铸魂育人的活教材。”文龙街道党工委书记池小伟动情说道。
随后,校地企三方签署合作协议,以“全市最早且唯一马克思主义学习班遗址”为核心,依托“村集体+高校+市场”运营模式,打造红色研学品牌,探索红色文化引领乡村治理的新路径,让革命文物“说话”、让红色基因“生根”。
启动仪式后,全体人员重走“信仰之路”。这条全长1.6公里的山路,串起了永乐门、同善桥、黄葛树下三大红色地标,每一步都踏在1925年8月马克思主义学习班学员的历史足迹上。
▲10:00-10:20永乐门
隐秘寨门藏星火
“这座石砌寨门高不过三米,宽仅容两人并行,却是当年革命先驱的‘生命通道’。”在太公山南麓的永乐门前,讲解员介绍道。该门建于清末,门楣上的斑驳刻字依稀可辨。
1925年盛夏,綦江革命先驱邹进贤曾三过此门,将马克思主义“火种”带上太公山。为何选择永乐门?讲解员指向脚下:“当年这里地势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要先从渡口坐船过河,再沿路上山,因此国民党特务盘查较为松懈。”更关键的是,通过多次的思想交流和动员,周边的百姓早已织就“保护网”,有了良好的群众基础,邹进贤一行才能顺利通过团兵的层层值守进入永乐寨门。 移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代表贺铭钰轻抚门柱道:“课本上的‘群众路线’,在这里有了温度。险峻地势是屏障,民心向背才是真正的铜墙铁壁。”细雨飘洒中,众人仿佛看见邹进贤夹着油印教材,在晨雾中匆匆闪入门洞的身影。
▲10:20-10:40同善桥
石桥上的真理辩论
穿过永乐门,山涧潺潺处,一座青石桥横卧溪上。大家在此处重温1918年村民何顺江集资修桥的故事。“当年学员每天往返玉皇观,必在此歇脚。”讲解员指着桥面凹陷处,“他们围坐石栏,就着溪水啃着干粮,讨论的问题却关乎民族命运。”
1925年8月的某个午后,邹进贤听闻修桥往事,当即以桥作喻道:“何顺江集众人之善修桥铺路,共产党人也要集万众之力救中国!”学员明昭接口:“修桥解一时之困,共产主义才是万世之基!”溪水淙淙,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之道,在这座乡野石桥上越辩越明。 如今,一代代共产党人奋力绘就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正在桥畔路沿徐徐展开,綦江区文化旅游委副主任戴航感慨道:“同善桥见证的不仅是善举,更是早期共产党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实践启蒙。”
▲10:40-11:00黄葛树下
百年思政第一课
沿山径行至春灯小学外,一棵需五人合抱的黄葛树擎天而立,虬根苍龙探爪,树冠遮天蔽日——这里,正是1925年马克思主义学习班所在地。“几块青石,数卷书籍,就是全部教具。”讲解员的讲述将时空拉回到100年前。邹进贤、危直士带领胡尧钦、明昭等八名共青团员,在树荫下研读学习《马列主义浅说》、《唯物史观》,他们怀揣共产主义理想,心怀广大人民群众,用青春、用热血,甚至用生命,谱写了动人篇章。
作为已发现、已公布的全市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它是重庆唯一的、也是重庆最早的马克思主义学习班遗址。“走的再远、也不能忘记来时的路。”綦江区第三教育学区副书记、常务副主任王辉表示:“革命精神是先烈们留下的宝贵财富,我们要推动新时代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与思政课改革创新融合发展,促进“大思政课”建设走深走实。”
山风拂过,黄葛树枝叶沙沙作响,似在与今人对话。这棵见证过马克思主义在巴渝大地破土而生的“信仰之树”,正将根系更深地扎入红色沃土,托举起又一片春天。
——————————
红色研学路线推荐:让历史照亮未来
初心探源线:春灯乡村会客厅→永乐门→同善桥→马克思主义学习班遗址
推荐理由:重走重庆唯一、最早马克思主义学习班之路,在石桥古树下感悟“纪律与信仰”的力量密码。
特色美食:春灯村宴、界碑北渡鱼、火焰闷鹅
联系电话:周先生13637847620
文:余佳、杨小容
图:张敬、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