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践行“以文化人,用心用情改造罪犯”的教育改造理念。涪陵监狱于3月21日正式启动“非遗进高墙 结绳塑新生”项目,将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涪州结绳”引入罪犯教育改造体系。这一举措旨在通过传统文化浸润与技艺传承,帮助罪犯重塑价值观,为回归社会铺就新生之路。
非遗入高墙:以文化浸润唤醒新生希望
3月21日上午,在涪陵监狱行政楼会议室,涪州结绳传承人张沉静与涪陵监狱副监狱长李莽签署合作协议,一场特殊的文化教育改造行动拉开帷幕。
启动仪式后,首场非遗体验活动在涪陵监狱教育中心演出厅举行,非遗传承人通过视频展演、文化讲解、结绳体验,向百余名罪犯展现结绳技艺中"以线为媒、以结传情"的文化内涵。在座的罪犯充分感受 “非遗”魅力,并边听讲边实践。这是2025年涪陵监狱针对罪犯精神文化生活,致力文化沁润、技艺传承,增强获得感和文化自信的重大举措之一。
下午,在教育中心教室,来自涪陵监狱“结绳兴趣小组”的几十名罪犯,开启了第一堂非遗技艺正式课程。“涪州结绳”团队的老师,拿出结绳工艺原料,手把手地教授罪犯。罪犯们听得仔细,学得认真,并实操编制。
技艺传匠心:项目矫正常态化教学用心用情
非遗传承人张沉静在项目启动仪式上说:高墙之内,他们是需要重新审视人生、重塑自我的特殊群体。非遗,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教育意义,将涪州结绳等非遗技艺引入高墙,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
活动结束后,涪陵监狱启动“结绳兴趣小组”组建,将非遗技艺融入项目矫正模块等工作。自3月24日起,开展每月非遗传承人亲临高墙内,开展现场教学,系统教授“涪州结绳”传统绳结技法,同步录制教学视频,以实现罪犯常态化学习。结合教育改造特色和本地优秀文化,持续深入推进“一监一品一特色”创建,发挥改造环境和监狱文化对罪犯的熏陶教化作用。并希望能在非遗教育的培养过程中,培养出表现突出的“种子学员”,期待未来从高墙内能走出真正的非遗传承人。
结绳连新生:提升监狱教育改造质效
据了解,监狱引进非遗项目后,将持续地深耕教育改造板块。负责民警说:我们力争参加今年的“涪州结绳”非遗成果展,届时,希望有涪陵监狱罪犯的作品亮相,传播中国结绳文化,把工艺之美、技艺之美融入教育改造,让传统也在高墙内绚烂绽放。
涪陵监狱党委书记、监狱长向川林,在教育中心非遗体验活动现场表示:将非遗引进高墙,是用心用情做好罪犯教育改造工作的生动体现,这一举措为罪犯改造开辟了新路径,也为非遗传承注入了新活力,实现了双向共赢。相信通过引入这一传统技艺,以非遗的技艺训练、文化浸润和价值观引导,为罪犯重塑人格、回归社会提供新的有效途径。
从文化体验到技能认证,从情感修复到就业准备,涪陵监狱以一根根彩色绳线串起教育改造的新链条。这场"以文化人"的实践,不仅让千年非遗在高墙内焕发新生,更让迷失的灵魂在经纬交织中重拾生命的意义——正如那永不打结的吉祥结,终将指引他们走向光明的新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