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0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内星光熠熠,一场聚焦眼科技术革新与学科发展的盛会——微创全飞秒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开机仪式圆满落幕。活动以“科技赋能·精准摘镜”为主题,此次活动汇聚了众多眼科权威专家,围绕手术技术、团队发展等核心议题展开交流,展现了医院在屈光手术领域的硬核实力,更搭建起全国眼科专家共话前沿的交流平台,为区域眼健康事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活动现场合影)
(与会嘉宾参观屈光中心)
启新篇:多方共鉴,点亮屈光手术新里程
活动在眼科主任李嘉文的主持下拉开序幕。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党委书记毕恣率先致辞,强调医院将以全飞秒技术落地为契机,打造技术精、服务优、科研强的现代化眼科诊疗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张丰菊教授作为行业领军者,从技术革新角度剖析全飞秒激光手术的临床价值,称其“以微创优势推动屈光手术迈入精准化、安全化新阶段”。重庆医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余华荣则从学科建设高度,肯定此举对提升区域医疗水平的战略意义。启动仪式上,高久鹏、余华荣、毕恣、张丰菊等嘉宾共同按下象征技术启航的光电按钮,现场同步授予医院“德国蔡司VisuMax微创全飞秒临床合作单位”牌匾。活动尾声的抽奖环节送出的五折手术优惠券,以惠民礼遇传递医疗温度,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
(蔡司公司陈移经理授牌)
(启动仪式)
随后,受邀嘉宾前往门诊楼5楼多媒体会议室进行手术观摩。此次手术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的张丰菊教授主刀。通过手术室实时转播的画面共享,现场观摩的专家们全神贯注,紧紧跟随手术器械的每一个动作。术中,张教授以行云流水的操作演示角膜透镜分离技术,观摩席上,与会嘉宾时而记录要点,时而相互探讨,学术氛围浓厚。这场“透明化”的手术演示,不仅展现了主刀医师的深厚功底,更以“实操+讲解”模式为同行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范本。
(手术观摩)
(手术观摩互动)
(手术观摩互动)
(手术观摩互动)
听心声:患者诉求与医护视角,共话摘镜体验
随着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全飞秒激光手术系统正式启用,两位首批受益者与医护人员在术后也接受了采访。来自大学城的患者陈女士表示:“平时工作戴着眼镜儿太不方便了,眼镜一会儿起雾一会儿滑落,特别影响效率。” 陈女士提及,得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引进了先进的全飞秒设备,精准性有保障,便下定决心摘镜。手术前,她坦言自己非常紧张,但医护人员的耐心安抚让她逐渐放松下来。“护士们一直跟我聊天,告诉我手术流程,还安慰我别害怕,这让我安心多了。”
(患者陈女士术后接受访问)
患者朱先生热爱运动,跑步时眼镜晃动的困扰促使他寻求摘镜方案。“我平时就爱运动,打篮球、跑步,眼镜老是往下掉,老是不能专注。了解到全飞秒手术切口才2毫米的超微创切口,恢复快,太适合我了。” 朱先生满脸期待地表示,摘镜后最想做的,就是毫无束缚地打一场篮球,尽情享受运动的快乐。
(患者朱先生术后接受访问)
“这台设备成功填补了高新区屈光矫正技术的空白,极大提升了我们为患者提供优质、精准服务的能力,有力推动精准医疗理念落地,切实满足了患者多样化的个性化需求。” 手术室护士周老师也激动的分享到。 同时,周老师也温馨提醒术后护理的关键事项:“术后一定要避免揉眼,防止外力伤害眼睛;也要注意避免强光刺激,外出可佩戴墨镜。规范使用人工泪液也很重要,能有效预防干眼,帮助眼睛更好地恢复。”
(手术医护人员周老师术后接受采访)
论未来:多维赋能,共探屈光学科发展路径
下午,学术会议在门诊楼5楼多媒体会议室继续开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张丰菊教授围绕《KLEx 手术要点提示》展开深入讲解。她针对适应症评估及患者选择、手术细节设计、中心定位大 kappa 角处理、扫描阶段异常情况的发现以及术中并发症等关键问题,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实操案例进行分享,为参会者带来了前沿的学术理念与丰富的临床经验。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刘明明教授则从管理视角出发,在《公立医院屈光科室发展及屈光手术临床应用新思考》中,拆解屈光团队“医技护一体化”协作模式,并分享了以患者体验重构服务链条的创新理念,为公立医院屈光团队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方向。两位专家的分享,从技术精进到体系优化,为屈光手术的临床与科室发展提供了立体化解决方案。现场互动环节,与会者就基层医院技术落地难点、年轻医师培养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思想的碰撞激发出诸多可行性策略。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北京同仁医院 张丰菊教授)
(陆军特色医学中心 刘明明教授)
此次开机仪式不仅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眼科发展的里程碑,更成为行业技术共融、学术共进的典范。从开机仪式到手术直播,从理论研讨到管理创新,活动以多维视角诠释了“精准医疗”的深层内涵。未来,随着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在屈光领域的持续深耕,一幅以创新驱动、以患者为中心的眼科发展蓝图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