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从三度甲子到盛世修史:一部东方美学的医学演进史
《中国整形美容外科史》的国家典藏价值与行业盛誉
《中国整形美容外科史》自问世以来,以其厚重的学术底蕴与深邃的历史视角,引发业内外强烈共鸣!这部由李世荣教授主编,汇聚百余位权威专家、学者智慧共同编纂的著作,以恢弘笔触镌刻中国整形美容外科180年激荡征程,从筚路蓝缕的初创岁月,到技术领跑的全球瞩目,它用详实的史料与人文的温度,诠释了“东方何以为美”的文化自信。
作为国内首部全景式展现整形美容外科发展的鸿篇巨作,不仅填补了该领域历史编撰的空白,更以卓越的学术价值与社会影响力,被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清华大学图书馆珍藏,成为医学史的书写中不可忽视的璀璨篇章。值此著作广受赞誉之际,中国整形美容领域的四位权威专家纷纷执笔发表深度书评,从手抚书页到历史解读、从文化自信到学科跃迁、从铭记先辈到未来愿景等维度,诠释了这部“医美史书”的学术价值与社会意义。让我们循着历史的经纬与思想的锋芒,见证中国医美以史为鉴、向美而生的壮阔新章!
初抚145万字的《中国整形美容外科史》上、下两卷红色书面,惊喜与钦佩之感充满心中。不禁想起1995年我在日本金泽医科大学形成外科研修时,在一次唇腭裂研讨会上,塚田贞夫教授问大家,“你们知道唇裂修复术是谁最先做的吗?是中国!是1600年前的中国晋朝名医!”当时全教研室的医生都钦佩的看向我,塚田教授又说“前臂皮瓣就是刘晓燕先生(本文作者)的老师杨果凡医生发明的”!从此我成了他们教研室最受尊重的医生。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我们不曾相识的前辈为我们带来的民族骄傲与自豪。
这部《中国整形美容外科史》是一百多年来我们整形外科医学的第一部史书,它生动记载了中国外科医学学系对整形外科学科的漫长认知。前辈们在朝代更迭、各个战场以及新中国建设的历史变革中,用他们的智慧和超乎常人的毅力,经历一次次的挫败,但百折不挠,担起了整形专业的重任,这些可歌可泣不可磨灭的历史将永载史册。
该史记大篇幅展示了整形外科与烧伤医学、显微外科医学、皮肤科医学和美容医学快速融合与再分割的探索记录,尤其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整形外科在国际显微皮瓣外科平台异军突起的记载。很多是在前辈带领下我亲身经历,至今仍历历在目的拼搏历程,翻书如见人:1973年3月杨东岳、顾玉东等成功完成腹股沟游离皮瓣移植术;1979年3月杨果凡、陈宝驹等报告了发明并获得首例成功的“前臂皮瓣游离移植术”,率先提出皮肤动脉干网状血管供养类型,从此推动了皮肤血供皮瓣的研究;5年间我国医生先后报告了5种相似类型游离皮瓣和5种逆行岛状皮瓣;1982年钟世镇发现了皮肤又一供血模式“肌间隔血管供血模式”;1984年宋业光、徐达传、罗力生先后报告以此模式供血的“股前外侧肌间隔血管皮瓣”游离移植术成功;1984年,司徒朴报告了又一颠覆皮肤血供理论的“真皮下血管网皮肤供血模式”,以此模式形成的“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也颠覆了常规皮瓣形成的安全比率,以超大比率面积(5:1),超短断蒂时间(7天)笑对世界……。
2013年在北京工作期间,我为一位80多岁的女士取出象牙鼻假体,她是在三十年代的上海,由中国整形美容外科鼻祖倪葆春大夫置入的。入史如归本,本家之路将从此留下我们和后辈的脚印。手拉手,不忘本,一起奔向光辉的未来。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心血明志,该史书价值无限,意义深远!
再一次向李世荣主编和贾树蓉执行主编及编辑团队致敬!
文/刘晓燕
作者简介:原沈阳军区总医院整形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曾任全军整形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现任《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责任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