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初,重庆市民刘女士再次来到重庆爱尔眼科医院4楼的专家门诊,这是她术后第3年例行复查的日子,检查单上"右眼视力1.0"的字样让诊室里的医患双方都露出笑容——三年前,这个数字曾险些被眼眶肿瘤吞噬。
咳嗽牵出眼部危机 两年等待埋隐患
2020年12月,家住弹子石的刘女士因持续咳嗽就医,却在CT检查中意外发现右眼眶内存在占位性病变。"当时感觉天都塌了,眼睛不红不痛,怎么就长肿瘤了?"回忆初诊场景,她仍心有余悸。慕名找到国内知名眼肿瘤专家袁洪峰教授后,因疫情等客观因素,治疗被延至2022年初。此时的她已出现视物模糊、眼球突出等危险信号,视力降至0.8。
眼眶空间狭窄,随着时间推移,肿瘤长大会压迫眼眶内视神经和眼球,即使是个良性肿瘤,长大后也会导致视神经萎缩、视野缺损,甚至导致失明。刘女士的肿瘤位置毗邻视神经及眼外肌,既要彻底切除病灶,又需保护视神经,其难度不言而喻,就像在眼球后方做微雕。
精细手术守护"心灵之窗"
2022年2月,经过精密影像规划和多学科会诊,袁洪峰教授团队为刘女士实施右眼开眶肿瘤切除术。在显微技术支持下,医生经结膜入路完整摘除肿物,未损伤周围神经血管。术后病理证实为良性肿瘤。
术后3年,刘女士一直跟随袁洪峰教授进行复查,视力保持稳定,生活也重新回到了正轨。她说,“虽然现在我的视力一直很稳定,但眼眶里长过肿瘤,就害怕万一有什么变化,自己没发现,到时候就麻烦了。每次复查,看到袁教授,我就觉得特别安心,就像有了一颗定心丸”。
4月15-21日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小编在此提醒:关爱眼健康,警惕眼肿瘤。眼部肿瘤虽发病率较低但隐蔽性强,临床常见症状包括无痛性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眼球突出等,部分患者会伴随眼睑肿胀或复视。建议大家每年进行专业眼检查,尤其当出现不明原因视力变化时,应警惕眼眶占位病变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