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崔渝玮)近年来,西沱镇通过探索“文旅融合、非遗活化、阵地整合、品牌赋能”四大融合路径,将文化传承、场景创新与群众需求深度结合,构建起全民阅读体系。
一是聚合文旅,以阅读赋能古镇文化IP。西沱镇依托“云梯街”千年巴盐古道文化,将阅读场景嵌入文旅动线。在禹王宫、庆忠堂等8处非遗场馆增设阅读角,游客可凭盐运主题书单兑换背二哥系列文创产品;开发“盐运故事+古籍导读”研学线路,将《巴盐古道》《石柱县志》等文献转化为互动剧本,游客通过解密古籍线索获取通关文牒。通过“阅读+非遗展演+沉浸式体验”模式,使古籍文献从展柜走向文旅场景,实现年均上万余人次参与。
二是活化非遗,以技艺传承激活阅读基因。针对“玩牛”“土家啰儿调”等国家级非遗,西沱镇推出“非遗传承人领读计划”。国家级、市级和县级非遗传承人每月在传习所开展“技艺口述史+经典共读”活动,例如玩牛传承人结合土家族生产生活场景解读舞步变化,西兰卡普传承人讲解土家西兰卡普编织技艺等。同步开发“非遗手作+”项目,参与阅读活动的读者完成棕编、竹编等技艺体验后可获赠相关文化书籍,形成“技艺实践-理论深化-文化传播”闭环,非遗主题阅读活动覆盖率提升至85.7%。
三是整合阵地,以资源优化夯实基层基础。西沱镇创新“1+N”阵地网络,以镇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为核心,串联11个村社区农家书屋,抱云堂、孔子学堂、正荣和3个景区阅读驿站,大唐火电、西沱中学、西沱小学和长江石柱航道处等4个企事业单位职工书屋,通过“移动的书架”、“图书漂流记”等形式,将“1+N”个阵地内所有书籍每季度进行更新轮换,实现书籍共享。同时,还在云梯街“背脚子客栈”旧址打造“盐运主题书房”,提供古籍修复体验服务;通过“通借通还+图书流转”机制,实现年均图书流转量超8000册。
四是打造品牌,以村社共建实现全域覆盖。创建“盐韵书香”品牌矩阵,依托“走西沱”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开展“品读孔子 文脉传家”、“畅游书香林 非遗伴我行”等“盐韵书香”润古镇系列全民阅读活动。邀请心理咨询师、医生、人民警察、文艺骨干、非遗传承人、乡贤大人等群体,推出“绿书签”护苗、莎姐守未、“古镇夜话”、“西沱守望者”读书沙龙。设立“阅读积分超市”,群众通过参与活动积累积分可兑换非遗文创产品,推动全镇居民综合阅读率提升至78.29%,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群众受益”的良性循环。
西沱古镇作为千年盐运文化枢纽,承载着巴渝文明的深厚底蕴。将文化场景重构、非遗资源转化、空间服务创新,真正把阅读融入群众生产生活,通过“以文化人、以旅彰文”的融合模式,不断提升居民文化素养,更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