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近视患者来说,激光手术(如全飞秒、半飞秒等)是一种常见的矫正方式。然而,并非所有人都适合这类手术,尤其是高度近视患者或先天角膜较薄的人群,由于激光手术需要切削部分角膜组织,若角膜过薄或近视度数过高,术后可能出现角膜稳定性下降、屈光回退、扩张甚至圆锥角膜的风险。那这类人群就完全不适合激光手术了吗?也不是,针对这类患者,角膜胶原交联术(Corneal Collagen Cross-Linking, CXL)在常规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中,提供了一种增强角膜强度、提高安全性的辅助手段。
角膜的构造:为什么角膜厚度很重要?
据重庆爱尔眼科医院(总院)屈光科副主任文燕介绍,角膜是眼球最外层的透明组织,由5层结构组成:
上皮层:最外层,具有自我修复能力。
前弹力层(Bowman膜):较薄,无再生能力。
基质层:占角膜厚度的90%,由胶原纤维构成,决定角膜的强度和形状。
后弹力层(Descemet膜):弹性较强。
内皮层:负责维持角膜透明性。
在激光近视手术中,激光主要作用于基质层,通过切削部分角膜组织改变其曲率,从而矫正近视度数。但如果角膜过薄(通常低于480微米),术后可能出现角膜扩张风险(变薄、变形),甚至发展成圆锥角膜(角膜中央变薄、前凸,导致视力严重下降)的风险。因此,角膜厚度是激光手术中衡量能否手术的重要指标,而角膜胶原交联术能在不依赖切削角膜的情况下,增强角膜的力学稳定性,为高风险患者提供更安全的治疗选择。
角膜交联术的原理与作用
文燕主任表示,角膜胶原交联(Comeal Collagen Cross-Linking,CXL)是一种新型的角膜光动力疗法,该系统核心原理是以核黄素为光敏剂,应用365nm的紫外线对角膜局部进行照射,刺激胶原纤维交联来增强角膜硬度和抵抗变形能力。胶原交联过程类似于“加固钢筋”,使原本较弱的角膜变得更加坚韧,从而降低术后扩张风险。
角膜胶原交联仪器
尽管角膜胶原交联技术传统应用主要是在圆锥角膜的预防及治疗上,但近年来也逐渐应用到屈光手术的辅助治疗中。文燕主任介绍道,它能让一部分角膜厚度偏薄,屈光不正度数较高,角膜生物力学指数显示角膜硬度指标偏低等人群,尤其是有激光近视手术“刚需”的人群摘镜,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及稳定性,减少了屈光回退,角膜膨隆等风险。但文燕主任提醒:虽然角膜交联术适用人群广泛,但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各不相同。在决定是否进行角膜交联术前,需进行全面详细的眼部检查,经过专业眼科医院评估手术是否符合标准,且术后需定期复查,注意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才能取得更好的手术效果。
角膜胶原交联术适用人群
圆锥角膜患者是角膜交联术最主要的受益群体之一。对于早期或进展期的圆锥角膜患者,这项技术能够有效阻止病情进展,避免角膜进一步变薄和变形。特别是青少年圆锥角膜患者,由于这个年龄段病情进展往往较快,及时进行角膜交联治疗可以显著延缓疾病发展,大大降低未来需要进行角膜移植的可能性。
角膜扩张症患者同样适合接受这项治疗,能够有效增强角膜稳定性,防止角膜进一步扩张恶化。
角膜薄化疾病患者也是适用人群。比如因角膜溃疡或严重感染导致角膜变薄的患者,通过交联治疗可以显著增强角膜强度,降低角膜穿孔的风险。此外,某些特殊类型的角膜营养不良(如角膜基质营养不良)引发的角膜变薄问题,也可以通过交联术来延缓病情进展。
对于高风险角膜屈光手术患者,角膜交联术提供了额外的安全保障。这包括两类人群:一类是角膜厚度接近安全临界值但仍希望进行屈光手术的患者,另一类是高度近视或散光患者。通过在屈光手术前或同时进行交联治疗,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角膜的稳定性,降低术后发生角膜扩张的风险。
目前,国内外的多项临床数据及研究均已观察到屈光手术联合角膜胶原交联手术对于矫正近视具有良好的视力和屈光结果预后,且与单纯角膜屈光手术相比,效果相当而未增加手术风险和严重并发症。一些形态学研究也支持联合手术术后角膜形态的稳定性优于单纯角屈光手术。文燕主任提醒:如果您属于高风险人群并考虑近视矫正手术,建议咨询专业眼科医生,评估是否适合角膜交联术,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