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对于未来的定义和想法大不相同,它或许是在过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亦或是经历过断层后横空出世的,而我只希望读者朋友能从书中享受到一个相对精彩的故事足矣。”今年5月,王星阳的首部长篇小说《不散的雨》将正式以完整版的姿态在网易云阅读平台与读者见面,在谈及对这部作品的期望之时,王星阳言语中却透露着些许洒脱和自然,在他心中也从未对读者画像设限,“小孩也可以热衷严肃题材,成年人也可以迷恋童话,有共鸣是好事,因反差而产生的阅读回馈说不定也更加有趣。”
(概念图)
赛博世界阶级纷争 人性科技惨烈碰撞
王星阳的长篇小说《不散的雨》背景设定在一个完全架空的赛博朋克风格的未来世界,主角是一位名叫莱森的孤儿,通过和女主角简的相遇以及逃出孤儿院后的生存遭遇,论证了其心中对所处世界的怀疑,也最终避免让自己成为了一个“冰冷”的人。在AI技术热潮翻涌的今天,王星阳小说中的未来赛博世界仿佛并不遥远,这部小说中的人物都活在科技高度发展的未来,大部分人甚至都不再具备完全的肉身,但本质上还是传统的人类。因而整部作品中也充满着原始人性和未来科技相互碰撞而产生的极致分裂感,比如众多和主角一样生为孤儿的人如何在生存和身世之间抉择、不同阶层的市民在利益与原则面前产生的分歧、上层人物对于统领未来世界时的不同心思。
(概念图)
谈及题材和背景的设定,王星阳坦言自己从小对科幻和魔幻相关电影极为喜爱,“科幻题材是可以无限放飞想象力的领域,而赛博朋克的核心内容是对未来现实的一种设想,总结起来就是:高科技,低生活。”在王星阳看来,赛博朋克的世界看似遥远但却符合人类历史的运作规律,每个时代有不同的科技发展,而人性是随着科技一同进步,还是原地不动甚至倒退?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虽有前车之鉴,但又往往重蹈覆辙。在赛博朋克背景下,不同阶层的人类会对世界和未来做出怎样的回应,打破循环还是开启另一个更糟的循环,这也是王星阳书中想要探讨的人性与科技的发展与轮回命题。
由此,在人物角色的设定上,王星阳也着重想描绘出未来社会背景下不同阶层的人物性格色彩,主角莱森的身世背景让隐藏在潜意识里的情感和三观成为其一生的课题、简的奶奶身上则有着链接不同时代的关键信息、亦师亦友的修理师老潘从城市传奇到大隐于市,诸多身份特征与性格鲜明的角色命运交错,未来赛博世界里的阶级纷争也值得读者深入探究。
执念不忘才有回响 朝笔夕拾亦有初心
“《不散的雨》不是我在构思创作时的第一个想法,但它却是我第一部想要呈现出来的作品。”对于从0到1的创作之路,王星阳即有自己的考量安排,也因机缘巧合窥见初心。中学时期,王星阳和众多80后一样,先是迷上了韩寒的作品,接触到荒诞幽默的题材,再之后开始逐渐涉猎文学领域,迷上了王小波、钱德勒、太宰治、村上春树等国内外作家经典,从高中时期就怀揣着原创之梦,后来却因专业相关工作而搁置,期间做过文案和翻译,后来兜兜转转又接触到剧本创作工作,这才有机会重拾创作之梦。
“其实一开始我只是给一些作家老师当助手,写过一些零散的小说和剧本,真正下定创作长篇的决心,是在跟一位作家导师多次交流之后。”王星阳口中的导师,是小学时期认识的内江作家孙自筠先生,著有《太平公主》、《安乐公主》等一系列历史小说。当孙老师得知王星阳的创作意向之后,亲自赴重庆与其沟通指点,此后王星阳也多次到内江向孙老师讨教。令人惋惜的是2023年初孙老师因病去世,如今《不散的雨》正式面世,提及与恩师种种过往,王星阳亦是满怀感激与思念。
从创作的执念到作品的问世,虽然这段时间久远,但对于王星阳而言也是积累与蓄力的过程,“阅读之外,电影和音乐肯定是我永恒的主题,至于游戏,个人特别钟爱动作类和冒险类。”提及当下热门的电影、游戏作品,王星阳也是信手拈来,对于他来说,兴趣爱好也经常能成为灵感和能量的来源。
(电影《阿基拉》)
例如上个世纪的《阿基拉》和《攻壳机动队》这两部轰动全球影坛的动画、电影《银翼杀手》系列以及科幻大师卡梅隆担任编剧和监制的《战斗天使》,它们早已成为了无数赛博朋克死忠粉逃不开的话题,甚至成为了大量赛博创作人的启蒙与初衷。恰巧今年5月,《攻壳机动队》会在国内进行重映,这必是一次能在大荧幕上和经典重逢的绝佳机会。
(电影《攻壳机动队》)
字如其人,王星阳也期望读者能从其作品中探寻到自己生活里的蛛丝马迹,甚至能在心中刻画出作者的模样,这也是王星阳在创作时一直习惯用真名而非笔名的原因,“我还是希望和读者更近一点,可以相互交流探讨,直视意见和建议也是提高创作的关键。”
创作之路千头万绪 开写才是头等大事
《不散的雨》虽是王星阳的首部长篇作品,但其实在王星阳心中,关于未来作品的题材和创作思路也一直在翻涌,关于未来的写作计划,王星阳提到了自己在创作《不散的雨》时突然产生的另一个作品想法,他目前为这部新作命名《双人模型》。“故如其名,其中很大一部分灵感肯定是来源于制作模型这一爱好,但模型只是作为一个契机,它要传达的是关于一段寄托和怀旧,也是一个关于追寻的故事。”而谈起职业生涯的规划,王星阳坦言一切以作品为主,也没有太远的规划概念,对他而言,一板一眼的计划等同于无聊,在变化中抓紧当下才是创作的核心乐趣。
(王星阳创作日常)
纵观近年来网络文学的发展,王星阳认为质量的提高是核心关键词,这个赛道早已不是停留在“网络爽文”的阶段,这绝对是一个极好的现象。但是在如今这个时代,创作的门槛着实变低,写作可以让自己轻而易举地体验到不同的人生和不同的故事,甚至可以在文字里面重活一回,而这些事情仅需一支笔或一个键盘就能完成。但正因如此,读者和作家的眼光才都应该更挑剔。
回到写作本身,王星阳也有自己的心得体会:
“如果你有想表达的东西或是想写的某个故事,那就什么都不要担忧,尤其不要担忧结果。我一直觉得无论小说、剧本、诗词等任何形式的文学作品,往往都会越写越有,所以头等大事就是: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