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科技的星辰照亮平安的夜空,重庆万州公安以“万汇智警”实验室为载体,推动警务工作从“汗水浸透制服”向“智慧赋能实战”跃升。这支由7名平均年龄二十多岁的技术骨干与科技企业共筑的“智慧尖兵”,用代码与算法重塑安全防线,让警务效率与民生安全感同步提升。
数据赋能:从“表格之痛”到“智慧中枢”
走进实验室,大屏幕上跳动着标准化、结构化的警务数据与三维数字平台。这里是全区警务的“神经中枢”,也是解放基层警力的关键。传统警务中,民警需手动填报十余类重复报表,耗时易错;如今,“智能协同平台”通过OCR模型将手写文档一键电子化,数据自动归类云端共享,成为案件办理的“全程管家”。
平台不仅解决“表格之痛”,更深度参与案件全流程管理。刑事拘留期限到期前,系统自动提醒办案民警及领导推进程序,同步检视涉案财物扣押、法律文书完备性等环节,确保零疏漏。多警种与派出所通过平台实时填报数据,打破“信息孤岛”,实现跨部门协同。填报后数据即时汇总分析,为决策提供精准支撑。
实验室还构建AI大模型底座,结合RAG、Agent技术开发业务场景数字人,实现跨库数据的语义关联与智能归集。民警通过自然语言交互,可将传统耗时数小时的统计工作压缩至分钟级。据统计,平台上线后累计减少重复填表3万余次,释放警力超3000小时,转化为更密集的街头巡逻与高效窗口服务。
无人巡防:“万安卫士”让安全无时不在
下午4点,万州一所幼儿园门口,搭载AI算法的“万安智巡卫士”无人车准时驶来。车身LED屏滚动播放安全提示,摄像头实时回传画面至情指中心。此前半小时,无人车已沿校园周边自主巡逻,通过Yolov8算法识别异常行为,用语音疏导人流。
这辆“不知疲倦的电子警察”功能远不止于此:在深商圈,热成像镜头穿透夜色,捕捉可疑身影;车身“一键报警”按钮直连情指中心,民警快速抵达现场。其算法还能预警人群聚集、违停占道等隐患,将风险扼杀于萌芽。
未来,万州将引入警用机器狗与无人机,打造“空地联动”2.0版安防体系。机器狗可深入狭窄巷道排查险情,无人机从车顶升空扫描整片街区,构建“智能精准布防”蓝图。这套“千里眼+顺风耳”组合,让城市安防无死角覆盖。
低空治理:为无人机编织“隐形护盾”
针对无人机“黑飞”乱象,实验室研发的“低空数字底座”系统,为每架合法无人机赋予唯一“安全识别码”。通过5G-A基站与RID远程识别技术,系统可瞬间区分合规飞行器与“黑飞”目标。后者一旦升空,即刻触发警报并追踪轨迹。这个斩获两项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的“低空数字底座”系统,正默默守护着城市上空的安全。
技术的实战价值已获验证:去年10月,某企业无人机深夜被盗,系统通过识别码还原飞行路径,48小时内人赃并获。这一创新不仅遏制乱飞现象,更为物流、救援等合法应用铺就安全通道。
科技的温度:隐于无形的守护
从解放警力的智能表格,到24小时巡逻的无人车,再到低空安全网,万汇智警实验室的创新始终围绕一个核心——让科技隐于无形,让守护融入市井烟火。民警从案牍中解放,更多走进社区听民声、解民忧;市民办事少跑腿、报警响应更迅捷,安全感触手可及。
这群“代码警察”以键盘为盾、算法为刃,将“智慧警务”从口号变为现实。他们用技术消弭隐患于无声,用创新勾勒未来安防蓝图。科技或许没有温度,但其赋能的服务却让城市暖意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