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全国“文艺赋美乡村”交流活动暨大地流彩乡情艺术团走进重庆北碚素心村活动正式开幕。农业农村部相关领导、全国有关省市代表、重庆市相关部门负责人、重庆市各涉农区县代表及高校专家、科研院所专家、重庆市首期乡土文化能人培训班学员等齐聚北碚区静观镇素心村,共同见证这场艺术乡建盛会。
据悉,本次活动由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主办,中国农村杂志社、《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北碚区人民政府承办。
当日,一场汇聚全国非遗技艺、地道美食和民俗文化的文化大集为活动拉开序幕,来自江苏、浙江、四川等多地的特色展商,带来农遗文化展、非遗技艺展、民俗文化展、美食文化展四大主题体验,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来,一站式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美食荟萃
地道风味展现舌尖文化
作为本次文化大集的重头戏,美食文化展区集中展示了北碚区17个镇街的70余种特色美食,让参展者尽享“舌尖上的北碚”。
本次活动的所在地静观镇带来了中华糯小米、顾腊肉、罗坪大米等特色美食,其中,中华糯小米颗粒饱满、口感软糯;顾腊肉采用传统工艺腌制,肥而不腻、咸香适口;罗坪大米则以晶莹剔透、米香浓郁著称。
现场,重庆特色美食“烧白”的出现成为展区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作为传统宴席的必备菜肴,烧白不仅美味可口,还寓意着“幸福美满,蒸蒸日上”。”王烧白”作为北碚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为童家溪镇的展台积攒了不少人气。
此外,施家梁镇的八斗味辣子鸡、金刀峡镇的手工面、蔡家岗街道的三溪口豆腐鱼、澄江镇的缙云醉鸡等特色美食也亮相现场。
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美食展区,能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北碚的地方饮食文化,同时也为传统美食的传承与发展搭建交流平台。
非遗传承
匠心技艺彰显文化底蕴
在非遗技艺展区,来自重庆各区县的十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集中亮相。该展区以“见人见物见生活”为理念,通过实物展示、图文介绍、影像展播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呈现非遗项目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本次参展项目包括梁平竹帘、荣昌陶器、巫溪嫁花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以及綦江农民版画、酉州苗绣等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这些项目涵盖了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等多个非遗门类,充分展现了巴渝地区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现场,多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还进行了技艺展示,让参展者近距离感受非遗技艺的精妙之处。在传承人的“手把手”指导下,多位参展者上手体验非遗技艺,通过亲身参与,加深对非遗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农产展销
优质特产助力乡村振兴
昌都牦牛肉干、岳池米粉、酉阳茶油……在农特产品展区,精选的200余种全国农特产品吸引不少人采购。
参展产品涵盖特色肉制品、优质粮油、新鲜果蔬、特色饮品等多个品类。这些产品大多产自生态环境优良的地区,采用传统工艺或现代标准化生产,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优良品质,在市场上享有较高知名度。
展区采取“展示+销售”的模式,既为优质农产品提供展示平台,也为市民购买特色农产品提供便利。
民俗展示
传统艺术焕发时代光彩
民俗文化展区内,五谷粮食画、叶脉画、中国糖画等传统民间艺术的展出,让参展者领略传统民俗文化的创新表达。
“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传统文化走进现代生活。”相关负责人表示,北碚不仅有着秀美的缙云山、温润的北温泉,更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此次文化大集就像一扇窗口,让参展者在品味非遗、体验民俗的过程中,还能感受北碚独特的山水人文之美。
大地流彩
共绘乡村文艺画卷
当天,由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主办的“大地流彩乡情艺术团”走进了“中国蜡梅之乡”—— 重庆市北碚区静观镇素心村。
本次活动延续大地流彩乡情艺术团“送文化、种文化、兴文化”宗旨,既有国家级艺术家的专业演绎,也有本土文化力量的生动表达。重庆籍歌唱家朱砂演唱代表作《幺妹乖》,唱响对家乡的思慕之情。农民歌手“大船哥”刘广局延续其“接地气、传真情”的舞台风格,用《咱老百姓》唱出质朴心声,诠释新时代农民的自信风采。重庆籍高音歌唱家姜明以一首《嗨起来的村庄》,充分展现农民勤劳致富的幸福生活和农业现代化、乡村全面振兴的欢畅景象。
北碚区本土非遗舞蹈《北泉板凳龙》,以传统技艺融合现代编排,再现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村歌联唱《我们的歌》由北碚区东升村、胜天湖村、缙云村村民共同演绎,以《旭日东升》《我的家乡胜天湖》等原创村歌,唱响乡村振兴的集体记忆与未来憧憬。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复兴儿童线描画展示与歌曲《风吹麦浪》同台呈现,复兴小学学生用画笔和歌声共绘田园梦想,让乡土艺术在创新中焕发新生。
据了解,全国“文艺赋美乡村”交流活动暨大地流彩乡情艺术团走进重庆北碚素心村活动将持续至5月13日。期间,参会嘉宾们将参观“矿山蝶变”两山文化产业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科学内涵;在“文艺赋美乡村”交流活动中,聆听多位专家的授课,共同探讨艺术乡建的多元路径,一起“推开”通过乡村新貌的“创意之门”。
此外,5月12日还将在中华村举行重庆市北碚区第三届巴渝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片区选拔赛(北碚区),5月13日将在素心村举行山野之声——农邮携手•乐享乡潮直播音乐节暨第二届巴渝和美乡村村歌大赛启动仪式、大地流彩·巴渝和美乡村欢乐跑活动(村跑)北碚素心站等活动。
百年传承
续写乡村建设新篇章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各地积极探寻发展路径,重庆北碚凭借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与艺术乡建特色实践脱颖而出。
20世纪20-40年代,卢作孚在北碚主持开展了我国历史上系统提出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保存记录最完整的乡村建设实践,将嘉陵江畔的一个小乡场建设发展成“集生产、文化和游览功能为一体”的乡村建设示范区。北碚也曾是卢作孚、梁漱溟、晏阳初、陶行知“乡建四杰”的齐聚之地,让北碚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全国乡村建设历史文化汇聚地。
近年来,北碚以百年乡建文脉为基础,以“艺术赋能、产业重构、价值再生”方式,通过缙云山片区、静观镇、柳荫镇等重点区域的艺术乡建实践,持续打造生态与经济共生、传统与现代共融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范式。
围绕缙云山生态资源的价值转化与产业升级,北碚打造环缙云山乡村振兴示范带,以缙云山综合提升“后半篇文章”统揽北碚绿色高质量发展。2023年以来,北碚分批次对缙云山三个镇街近80户农家乐进行升级,打造缙云山乡村生态民宿集群,积极探索以“两山转化”为目标的“产业升级”艺术乡建。
作为北碚巴渝和美乡村引领镇,静观镇积极培育并做靓“静观天下”品牌,以素心村和中华村为核心,联动北碚江东片区,着力推动中国静观蜡梅博览园、既白民宿等特色项目,产业与艺术一体化发展,不仅为农村带来文化艺术气息与生态内涵,更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在柳荫镇,当地采取校地合作的方式进行了艺术参与乡村建设的“柳荫计划”。该计划以“艺术激活乡村、艺术助力乡村、艺术服务乡村”为主线,坚持“农旅艺学”融合发展,通过对农户旧房进行外立面整治和庭院美化,建设彩色艺术车道、星光艺术步道、艺术稻田、水渠景观等项目,使艺术融入乡村与百姓生活,为全域旅游与产业融合赋能。
无论是艺术赋能促进产业升级的“缙云探索”,还是产业与艺术一体化发展的“静观实践”,又或是“农旅艺学”融合发展的“柳荫计划”,都为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与宜居宜业品质提升注入活力。在这里,一幅具有北碚辨识度和全国影响力的现代化巴渝村景正在逐渐形成之中。
从以卢作孚为代表的“乡建四杰”开展的乡村现代化实验,到如今艺术赋能乡村振兴,北碚走出了一条百年乡建活化传承的艺术兴业之路,通过以“艺术重构乡村价值”与“美学培育新兴业态”协同开展,全力创建环缙云山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探索形成传统文化赓续与现代文明浸润融合的振兴范式。(通讯员:冯锐 王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