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在母亲节来临之际,大足区棠香街道报恩社区广场上暖意融融。72岁的“感恩荷”志愿者姜全碧在调解完一场邻里纠纷后,意外收到了居民送来的鲜花。“姜妈妈,节日快乐!”孩子们的祝福声中,这位白发却步履坚定的老人脸上笑开了花,手捧鲜花的身影,成了社区这天最动人的风景。
图注:王蓉组织志愿者开展邻里纠纷调解培训
很少有人知道,像姜全碧这样的“感恩荷”队员,只是报恩社区四支社区警务团队中的一支。2024年以来,在报恩社区的社区民警牵头下,大足区公安局北门派出所依托“感恩荷”“安安小蜂警”“报恩先锋”“穿行侠”四支社区警务团队,构建起一套“柔性调解+安全宣教+群众联动+动态预警”的多元协同治理体系。数据显示,自四支团队协同治理以来,报恩社区月均警情同比下降26%,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已连续两年保持100%。
而在这片2.2平方公里、2万余名居民的土地上,35岁的社区民警王蓉,正是这四支团队的“发起人”,用她细致、亲和却又坚韧的力量,让“警察蓝”引领“志愿红”,让社区治理变得既温情又高效。
王蓉,身形干练,笑起来脸上会浮出两个浅浅的酒窝,带着一种邻家姐姐般的亲切。35岁的她,已经在社区工作了整整6年,从2022年10月入驻报恩社区以来,王蓉主动请缨、深入一线,带领群众在“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实践中探索出一条独特路径。她用“警察蓝”的责任与担当,激活“志愿红”的群众力量,让报恩社区真正实现了警民一心、群力共治的良好局面。
“一朵荷花”的故事:用温情调解化解百姓烦忧
“调解工作最重要的不是谁对谁错,而是能不能让对方愿意坐下来听你说话。”王蓉常说这句话。她组建的第一支队伍,是由65名女性志愿者组成的“感恩荷”,寓意“如荷高洁,香远益清”。这些平均年龄超过40岁的母亲、姐妹、阿姨们,虽非专业调解员,却凭着一份亲情与细腻,成为社区里不可或缺的“温柔力量”。
图注:王蓉与居民“拉家常”
72岁的姜全碧,是“感恩荷”中年纪最长的一位,最擅长用一口朴实的大足方言与居民“拉家常”,她曾在深夜耐心劝解一位欲轻生的妇女,帮她一家走出低谷。而更多的温情故事,来自这支队伍中默默付出的“姐妹团”:有的是菜市场里的摊主,午间抽空帮邻里化解买卖纠纷;有的是社区诊所的护士,主动参与老人突发病情时的紧急协调;还有一位家庭妇女,在微信群里发现邻居夫妻争吵,第一时间打电话劝慰并陪同报案人走进调解室。
“我们不是警察,也不是干部,但我们愿意出点力,邻里好、大家才真的好。”一位队员在队会上朴实地说道。
2024年以来,“感恩荷”共参与调解各类矛盾纠纷57起,调结率100%。她们用女性独有的细腻和共情力,将纠纷止于口头,将温情落在实处,不仅有效缓解了基层治理压力,也让居民切实感受到“家门口的贴心人”就在身边。
小手拉大手:激活青少年参与治理的力量
王蓉深知,基层治理不能只靠“大人说话”,更要从娃娃抓起。2024年,她在辖区实验小学开展法治课时,得知学校希望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王蓉当即牵头成立了“安安小蜂警”社区警务团队,招募50余名小学生担任反诈、防毒、防溺水等宣传小使者。
图注:王蓉为“安安小蜂警” 开展法治宣讲
孩子们用快板、情景剧、模拟骗局等方式走进小区、广场,进行安全知识普及。“我在学校演了一个‘钓鱼网站’的坏人角色,还真有大爷信了我!”小队员陈星佟笑着说。
这些“小小警察”虽年纪小,却用童真的方式影响了上千名居民,成为社区治理的一股新生力量。
联动多方力量:织密社区治理安全网
王蓉的第三步,是整合社区中最具活力的群体——党员与外卖骑手。
“报恩先锋”是一支由28名党员组成的社区警务团队,常年在社区开展夜巡、隐患排查等工作。“我们人熟、地熟、眼明、心亮,晚上巡一圈,哪里有新情况立马能发现。”队员们常常这样说。
而“穿行侠”则来自大足外卖站的25名外卖小哥。
图注:王蓉联动外卖员开展社区治理
“我们在外送餐时顺带留意一下,可疑的就拍照发给王警官。”骑手小刘介绍。一次,他送餐途中接到一单“最后一杯咖啡”的订单,敏锐察觉异常后报警,成功阻止一起轻生事件。
正是这四支团队——“感恩荷”“安安小蜂警”“报恩先锋”“穿行侠”,共同构成了王蓉在社区治理中探索出的“柔性调解+安全宣教+先锋引领+动态预警”治理闭环,月均警情同比下降26%,矛盾纠纷实现“零上交”。
平凡岗位上的不凡坚守
作为一名女性社区民警,王蓉始终坚守一线,每天奔走于楼栋之间,入户走访,调解纠纷不辞辛劳。她说:“我和居民的关系不是‘警’和‘民’,而是‘人’和‘人’,用真心换信任,才是最好的治理。”
图注:王蓉与志愿者一起开展反诈宣传
她曾获评“最美石刻姐妹”,荣立三等功1次、嘉奖3次,是群众心中“有温度的警察”。如今,她和所在的大足区公安局北门派出所正持续推动“报恩模式”与“141”基层智治体系深度融合,探索一条可复制、可推广、更加科学高效的社区治理路径。
王蓉,这位普通却闪光的女警,用“蓝色警服”包容百姓冷暖,用“女性细腻”织就社会平安图景。
她用行动告诉我们:最牢的安全感,来自警与民的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