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线1天播放量破500万+
话题阅读量达5000万+!
最近 一支让陶渊明“穿越千年”的文旅创意视频《又见陶渊明》刷屏全网。当东晋诗人遇上ai技术,当《桃花源记》撞上魔性BGM,这场跨越1600年的“古今对话”究竟藏着哪些让年轻人直呼 “上头”的创意密码?
今天,我们就来揭秘这支“文旅破圈教科书”背后的故事。
科技赋能ai:让千年IP“活”起来
当文字化作动态影像ai如何让1600年前的诗人「复活」?
“没有ai,这样的视觉奇观只能是幻想。”
三维扫描技术1:1复刻古村落,青石板纹理都清晰可见。
ai算法技术虚实场景切换误差<0.1,3秒穿越镜头修改50+版
文化破圈:当非遗摆手舞遇上魔性BGM
“采菊东篱下”的隐士陶渊明跳起电子舞?这波“严肃IP+流行表达”的操作精准击中了年轻人的嗨点。
跟着电音跳摆手舞的“穿越达人”,魔性BGM,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指导核心舞步,加入现代编舞节奏,适配短视频传播,传统非遗与潮流文化的强烈碰撞一下子就抓住了年轻网友的心。
自然种草:酉阳文旅的“硬核植入”
陶渊明品尝“酉阳800”生态茶,体验西兰卡普织锦,龚滩古镇的吊脚楼、叠石花谷的奇景悄然入画,文旅符号与叙事浑然一体。
幕后故事: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接力”
“我们不想做传统的风景宣传片而是想传递情感共鸣。”
为了还原陶渊明的“魂” ,团队翻阅大量古籍;为了3秒的虚拟镜头,技术组熬夜调试;非遗舞蹈的魔性改编更经历了数十次推翻重来……
当ai技术成为 “翻译器”,当非遗文化跳起 “流行舞”,酉阳用这支视频证明,文旅创意的天花板永远在打破常规的下一秒。
这个夏天,不妨跟着陶渊明的脚步,去重庆酉阳看看,或许你会发现心中的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