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天,大足区棠香街道棠香人家正悄然书写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故事。
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一场静水深流式的改变正在发生——在这里,土地不再只是生产的载体,而是成为创意的画布;作物不再只是收获的对象,更是化作文化的符号。
随着棠香街道大力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传统的农耕文明与现代的文旅思维碰撞融合,“农业+文旅”的产业融合,让村庄焕发新生;“生态+体验”的创意开发,使沃野重获生机。正如传统文化中的侠客,他们在农文旅融合实践中,亦充满探索的勇气,不断实践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演绎和情感共鸣。对家园,他们是勇于突破的“侠”;对游人,他们是带来未知乐趣的“客”。他们藏身于山水间,却有矫健之姿、行创新之事,以“融合”为笔,书写“田园诗韵”、绘就“山水画卷”。
如今,棠香人家已成为不少大足人心中的“诗与远方”。
做足“山水文章”
“城市后花园”名副其实
“天下海棠无香,惟大足治中海棠独香”。这是宋人沈立在《海棠记》中对棠香街道的至高评价。
位于棠香人家的海棠园区每到花期,植被类型绚丽多彩,竞相掩映。园区主要种植有珠穆朗玛、大叶北美、粉红楼阁等9个北美海棠品种,种植数量达5千余株,花朵可呈现白、粉、红、紫等颜色,不仅提高了观赏性,还延长了观赏期。海棠园春季繁花似锦、夏季彩叶艳丽,令人赏心悦目。秋冬季海棠花谢去,树上又将缀满各种色彩的海棠果,海棠果性平、味甘微酸,营养价值丰富,以“百益之果”著称,是药食兼用的食品。
棠香人家位于和平村和惜字阁村,涵盖桂苑、玉河亭、采摘园、海棠园、惜字阁原址、稻田+、玉河花海、情侣桥、星空露营地、草坪婚礼、棠香故事会、农夫夜市、口袋公园(在建)和自行车环道(健身步道)等项目,是“乡村化、景区化、公园化、艺术化”的高标准乡村旅游度假区。
漫步于棠香人家干净整洁的田园步道,色彩缤纷的花朵树木与溪流河水交相掩映,一幅现代版“桃花源”乡村美景映入眼帘。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望得见山,看得见水,富有乡野情趣,具有人文关怀,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是名副其实的大足城市后花园和游客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
如今,棠香人家坚持推动农文商旅融合发展,以“棠香人家”项目为载体,规模化种植枇杷1200亩,草莓500亩,红心柚500亩,砂糖李500亩,建有苗木基地500亩,栽植红豆杉2000株,培育注册区域品牌“乡篓篓”一个,运营金婵院、三生小院等餐饮、休闲茶室、露营等商业30余家。挖掘出武术、剿匪、惜字阁、孝爱等独具本土标识的文化并通过组雕进行展示演绎,增加景区文化历史底蕴。
远山如黛,近水含烟。咫尺山水,棠香人家“城市后花园”的名号,名不虚传。
农文旅消费旺
文旅侠客展“锋芒”
蜿蜒的环村绿道,串联起小河、森林与农田;不远处,村庄片片,踏足其中赏民居,或住进一间客栈;入夜,在花间泡一壶茶,卸下全身疲惫……
今年“五一”假期,棠香人家游人如织。“这里空气很好,带孩子来还能体验传统农耕文化,感受历史人文魅力。”外地游客李先生说。
棠香农文旅,究竟有多热?数据来说话:5月1日至5月5日,大足区乡村旅游展现独特魅力。全区乡村旅游接待游客64.8万人次,棠香人家啤酒音乐节现场,民谣声与麦香交织飘荡。其中棠香人家、“如梦荷棠·山湾时光”共接待8.15万人次,全区乡村旅游实现综合收入3.03亿元。
如此热潮背后,棠香街道“文旅新侠客”功不可没。从山野田园走来,他们为赴足游客带来一场场惊喜的相遇。
“就在家门口的‘诗与远方’!”这个“五一”,不少游客携家带口,来到棠香人家的“田园牧歌”,探亲子农场、住田园民宿。作为大足区田园综合体的项目之一,该目的地也是大足区农文旅融合的实践样板,民宿、餐饮、森林、稻田等资源,催生出“生态农业+乡村旅游+文化体验”多重业态。
出于乡野,却敢于新、乐于新,这是棠香街道“文旅新侠客”的底色。在他们手中,如今的大足乡村,早不只是印象中的“乡野拾趣”。
仅看棠香:金婵院、三生小院等等新鲜好去处,是年轻时尚的风潮;休闲茶室、露营等,是媲美都市的主题游乐天地;海棠园、如梦荷塘等,更是艺术、美学的发生地。岂止山、水、田园。
住特色民宿、品农耕文化,赏花摘果、户外露营、研学旅行……新业态、新场景,正在棠香街道的土地上徐徐展开,成为文旅消费的重要引擎。
如果说江湖的角逐是“舞刀弄剑”,那棠香“文旅新侠客”则是以“融”为笔。自带诗意的山水田园,成为施展创作的舞台。从餐饮、民宿,到农产品销售、农耕体验,愈多融合新业态在村里兴起,成为山水间的一抹抹色彩。
未来,争锋愈烈。
棠香街道文旅新侠客面对的,是机遇、也是挑战。“凭借独特的资源禀赋、政策支持与创新业态,通过民宿集群、人居环境整治、市级夜间经济示范区创建、海棠园提档升级等方式展现棠香人家独特韵味,成为大足推进全面乡村振兴的范本。”棠香街道党工委书记李福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