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现场)
为聚力攻坚眼底病与眼外伤诊疗难题,加速前沿成果转化,赋能区域学科发展,由重庆市预防医学会主办、重庆爱尔眼科医院(总院)承办的“爱尔眼科眼底病论坛2025(重庆站)” 于7月4-5日在山城重庆圆满召开。在本次论坛上,众多眼科领域权威专家齐聚一堂,围绕复杂眼底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展开深入探讨,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与临床实践经验,为推动眼科医学发展注入新动力。
(爱尔眼科医院集团眼底病事业部副总监丁力<左>、爱尔眼科重庆特区CEO陈茂盛教授<中>、爱尔眼科重庆特区副总院长王一教授<右>)
爱尔眼科医院集团眼底病事业部副总监丁力、爱尔眼科重庆特区CEO陈茂盛教授、爱尔眼科重庆特区副总院长王一教授分别发表了精彩致辞,他们表示,眼底病作为不可逆致盲眼病之一,其防治意义重大,每一项眼底病诊疗新技术的突破都至关重要,不仅能为临床诊疗提供新的启发与方向,更能推动整体诊疗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希望与会同仁们以论坛为契机,争做技术“追光者”、患者“点灯人”、基层“播火者”,推动前沿成果惠及更多患者,助力青年医师成长,共促眼底病诊疗水平提升。
亮点一:权威专家云集,共探眼底病诊疗前沿
大会邀请了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医院、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庆市疾控中心以及爱尔眼科医院集团的20余位权威眼底病及眼外伤领域专家齐聚一堂,吸引了200余位眼科同仁、学者参会。
为期两天的学术盛会围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动脉阻塞、玻璃体手术并发症、视网膜脱离、眼内炎、眼外伤、高度近视等疑难眼病展开多角度、全方位的交流和探讨,专家们见解独到、内容前瞻,在这场高规格学术交流平台上共话前沿、共享智慧,为眼底病诊疗水平的跃升注入了强劲的学术动能。
亮点二:聚焦技术突破,前沿成果彰显创新方向
在眼科手术技术持续追求精准化、微创化与高效化的前沿领域,论坛上专家学者们为高度近视并发症及“眼中风”等急重症提供了全新的治疗利器。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薛安全教授)
术式革新:针对高度近视患者面临的严重并发症挑战,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薛安全教授领衔提出并应用了巩膜收缩术。该术式通过精密的巩膜处理技术,致力于恢复眼球后极部结构稳定性,代表了高度近视并发症手术治疗思路的重要创新与精进。
(爱尔眼科医院集团福建省区副总院长高朋芬教授)
器械精进:在抢救“眼中风”(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患者,爱尔眼科医院集团福建省区副总院长高朋芬教授展示了革命性的手术器械应用——采用全球领先的48G超微细针头进行视网膜中央动脉的选择性介入溶栓/给药。这一显微器械领域的重大突破,极大提升了介入操作的精细度与安全性,显著优化了溶栓效率,为挽救患者视力赢得了宝贵时间窗口,是眼科血管介入手术技术的一次飞跃。
(重庆爱尔眼科医院陈梅博士)
能量调控:重庆爱尔眼科医院陈梅博士则探索了能量操控与递送技术的创新融合——利用超声能量精确操控微泡,实现药物在视网膜血管阻塞部位的靶向递送或物理性机械疏通。这项微创、精准的手术辅助技术,在早期应用中展现出积极效果,为眼科疾病(尤其是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精准、无创或微创手术治疗开辟了极具前景的全新路径,体现了手术技术向智能化、靶向化发展的趋势。
这些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了当前眼科手术技术向更高精度、更小创伤、更强靶向性发展的核心方向,将有力推动复杂眼病治疗水平的提升。
亮点三:强化实操培训,赋能眼外伤急救处置能力
为提高眼科医生应对眼外伤的处置效率与核心手术技能,本次论坛特设“眼外伤核心技能提升培训班”,由具备丰富眼外伤救治经验的陈梅博士、彭绍民教授、吴楠教授等担任导师,通过系统理论授课结合动物眼模拟实操训练,帮助60余名参培医生深入掌握眼外伤急救处置与修复重建的核心技术要点、提升应急决策与手术操作能力,有效缩短眼科医生在眼外伤救治领域的技能成长周期。
(爱尔眼科医院集团眼底病学组组长彭绍民教授)
爱尔眼科医院集团眼底病学组组长彭绍民教授在致辞中强调,眼外伤是眼科领域中一个复杂且挑战性极高的分支,它不仅关系到患者的视力健康,更关系到他们的生活质量。本次论坛的开展,有助于携手推动眼科学领域学科建设,促进眼科相关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延,搭建眼底病领域专家之间的沟通桥梁,为眼健康事业蓬勃发展贡献行业力量。
此次盛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广大眼科同行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学术交流、信息沟通的平台,还对进一步提升临床技能及科研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爱尔眼科始终坚守“使所有人,无论贫穷富裕,都享有眼健康的权利”的初心,积极将学术成果转化为普惠医疗实践,持续扩大眼病诊疗服务的可及性,让广大患者受益,以实际行动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通讯员 叶秀玲、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