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集资常见的手段有哪些?
1.承诺高额回报
这是非法集资最常见的手段之一。不法分子往往会以远远高于银行存款利率或正常投资回报率的承诺来吸引投资者,用高额回报作为诱饵,使投资者忽视其中的风险。
2.虚假宣传造势
犯罪分子会通过各种渠道进行虚假宣传,夸大项目的盈利能力和发展前景。他们可能会声称自己的项目得到了政府部门的支持,或者与知名企业合作,以此增加项目的可信度。还会利用名人效应或专家背书来误导投资者。
3.编造虚假项目
虚构根本不存在的项目,或者对现有的项目进行夸大、虚假描述。比如,编造一些高科技、新能源等热门领域的项目,声称拥有先进的技术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伪造项目的相关文件和资料,让投资者误以为项目是真实存在且合法合规的。
4.利用亲情友情诱骗
借助亲情、友情关系进行非法集资,通常被称为 “杀熟”。不法分子会先从自己的亲朋好友入手,利用他们之间的信任关系,向他们介绍所谓的 “高收益投资项目”,并承诺给予一定的好处或回报,鼓励投资者发展下线。
5.混淆投资概念
将一些普通的投资项目包装成看似高大上的金融产品,故意混淆概念,误导投资者。例如,将一些简单的民间借贷行为包装成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但实际上这些所谓的“基金”并没有按照正规的基金运作模式进行管理和投资。
我国出台的与非法集资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1. 《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
明确规定非法集资是指未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或者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以许诺还本付息或者给予其他投资回报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行为。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量刑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此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集资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量刑为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单位犯该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规定处罚。
如何识别非法集资的虚假宣传手段?
要识别非法集资的虚假宣传手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看宣传内容
承诺回报:非法集资常承诺超高回报率,明显高于市场平均水平。如一些理财产品承诺年化收益率达15% 以上,远超银行同期利率及正规理财产品收益,要高度警惕。
强调无风险:任何投资都有风险,若宣传称投资项目无风险或风险极低,却能获高额回报,这违背基本金融常识,很可能是陷阱。
夸大项目前景:对项目的盈利能力、市场前景等过度夸大,如称其为独家创新产品,能垄断市场获取巨额利润,但缺乏实际数据和合理分析支撑,此类宣传不可信。
2.查宣传渠道
若线上宣传主要通过一些不知名的网站、社交媒体账号或非正规金融平台进行,却缺乏权威媒体报道或专业金融机构认可,线下通过举办大型讲座、免费旅游、赠送礼品等方式吸引人群,且宣传地点多在非正规金融场所,这种情况可能存在问题。
3.核主体信息
资质查询:查看宣传中涉及的公司或机构是否有合法的金融业务资质。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金融监管部门官方网站等查询其注册信息、经营范围,确认是否具备开展相关金融业务的资格。
参考自湖南省洪江市人民法院官网发布内容:【反诈提醒】这份防范非法集资指南请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