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讲,金融网格员互联互助服务是指通过网格化管理模式,将金融专业人员与基层治理相结合,实现金融服务精准对接和风险防控的协同机制。
为力促金融与民生实现深度融合、服务“三农”经济发展,作为重庆本土最大的地方金融机构、全国首家“A+H”股上市农商行——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重庆农商行”)立足“支农支小”主责主业,以金融网格员互联互助服务为抓手,成功构建起“党建引领、银政协同、科技赋能”的“三农”经济服务体系,将金融服务深度融入农村生产、生活场景,成功探索出了一条金融服务“三农”经济发展的新路径。
织密“服务网格”,实现“三农”需求精准触达
据悉,近年来,重庆农商行力推“党建+金融”服务模式,按照“全域覆盖、精细管理”原则,将服务区域划分为1.1万多个实体网格,成功构建起“分支行党委统筹—业务条线指导—基层营业网点执行”的网格化服务体系。此外,依托该行“智慧云网格”管理平台,通过可视化地图实现服务区域全数字化,客户经理化身“金融网格员”,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建立完善的“三农”主体信息档案,精准掌握农户生产经营、农业企业扩张、农村合作社发展等金融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农商行通过“定格、定员、定责”机制,确保每一个网格服务责任到人,让每一名金融网格员当好“党建共建联络人”“金融知识宣讲人”“创业致富助力人”“守信用信推广人”。如,重庆农商行酉阳支行共派驻182名员工担任金融师,每人包片2个村或社区网格,共负责全辖278个行政村和社区网格的金融服务工作。再如,秀山支行设置“金融网格员”基层党建工作交流机制,每周至少一天为“驻村工作日”,确保服务网格实现村社全覆盖。
2024年7月,重庆农商行在酉阳开展“乡村有好物·渝快助振兴”助农直播活动
深化“银政互联”,构建“三农”服务长效机制
金融网格员互联互助服务不仅仅是一项金融工作,更是一项民生工程,对服务乡村振兴、推动“三农”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据介绍,为强化“三农”金融服务,重庆农商行与政府机关、乡镇街道建立常态化联动机制,推动金融网格与政府基层治理网格实现深度融合。如,双方通过定期共商共建会议,围绕服务乡村全面振兴、普惠金融等目标协同发力;联合开展“普惠金融进乡村”行动,聚焦农村特色产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解决“三农”主体融资难题;依托政府网格资源,共同开展金融知识宣讲、反诈宣传、助农政策解读等活动,在农村地区大力普及金融知识。目前,该行已认证12.41万名网格关键人,形成“政府搭台、银行服务、群众受益”的良性互动格局。
彭水县庞柚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柚子种植和生态养殖,现有柚子种植面积300余亩、年出栏生猪500余头。今年年初,随着市场需求升级,合作社计划扩大种养殖规模并引进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自动化养殖设备等现代化农业设施,但存在290万元的资金缺口。重庆农商行彭水支行金融网格员在定期驻村走访过程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随即成立专项服务小组,深入合作社进行调研评估,为其开通信贷审批绿色通道并量身定制特色种养贷组合产品,从贷款申请到放款仅用了5个工作日。“这笔贷款资金真是‘及时雨’,多亏了农商行金融网格员上门服务,有了这笔钱我就可以购买肥料和设备了。”该合作社负责人高兴地说。
创新“场景服务”,激发“三农”经济发展活力
据悉,近年来,重庆农商行以多样化网格化营销活动为载体,将金融服务嵌入“三农”生产、生活的多个场景,有力推动了“三农”经济发展。2024年以来,该行累计开展网格化营销活动超过3万场,覆盖30余万户“三农”主体,以场景化金融服务有力激活了农村消费市场与涉农产业的发展潜力。
如,在“农技下乡”活动中,重庆农商行联合农业专家为农户提供种植养殖技术指导,同步推广信贷助农政策。再如,该行持续开展“乡村有好物·渝快助振兴”助农直播活动,覆盖巫山下庄村、武隆荆竹村等重点帮扶乡镇,通过“互联网+金融”模式有效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擦亮重庆“土特产”品牌。
重庆农商行石柱支行打造的美丽乡村打卡消费场景——黄水土家风情街一角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重庆农商行通过“美丽乡村打卡”系列活动,联合商户打造消费场景,有力带动了当地农产品销售与乡村旅游发展。如,该行石柱支行结合旅游旺季,重点围绕石柱新天地商圈、黄水土家风情街、云中花都景区、森林王国景区、黄水大剧院沿线等人流量密集区域打造“美丽乡村打卡”系列商户活动场景8个,覆盖商户533户,成功完成“渝快生活”合作共赢生态圈创建,有力带动了当地“三农”经济发展。
从资金支持到科技赋能,从金融产品创新到消费场景构建,重庆农商行正以金融网格员互联互助服务为抓手,将“金融活水”源源滴灌至“三农”领域。下一步,该行将进一步推广金融网格员互联互助服务,持续深化金融服务模式创新,持续强化消费场景与金融服务深度融合,致力为全市“三农”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新的更大的金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