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碚区公安分局收到群众张女士的感谢信,字里行间满是对水土派出所民警与银行工作人员的感激之情。正是双方的及时联动,帮助老人避免了一起大额风险交易,为张女士的母亲蒋婆婆保住了6万元养老钱。
事件要从6月26日说起。当天,蒋婆婆来到辖区某银行营业网点,提出要办理6万元取款业务。银行工作人员在常规问询中得知,老人取款是为了购买一款床垫,这一异常消费行为引起了工作人员的警觉。
“买床垫要6万元?这明显超出了常规消费范畴啊!”银行工作人员本着对客户资金安全负责的态度,一边耐心向蒋婆婆讲解理性消费知识,一边向水土派出所报警求助。
接到报警后,民警唐小松、李训立即赶往现场。见到蒋婆婆后,两人先仔细询问:“婆婆,您说的这款床垫是什么牌子?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值得花这么多钱呀?”蒋婆婆回应说,这款床垫具备“特殊养生功效”。可当民警进一步追问具体功效、产品资质等细节时,她却开始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民警注意到,蒋婆婆口中描述的那些“功效”,不仅与正规产品标注的功能相差极大,而且6万元的售价也远超同类产品的正常市场价。综合这些情况,两人初步判定:这起大额消费很可能存在消费陷阱,潜藏着不小的风险。
“婆婆,您先别急着取钱,这里面可能有问题。”民警当即对蒋婆婆展开劝说,详细剖析其中潜在的风险:“一些经销商往往打着‘治病养生’的幌子,通过夸大疗效来进行虚假宣传,诱导消费。您想想,如果效果真的这么神奇,市场是不是早就普及了?”同时,民警着重强调:“任何产品都不能替代专业诊疗,身体不舒服一定要去正规医院检查,千万别轻信那些夸大其词的宣传。”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耐心劝导,蒋婆婆逐渐意识到自己可能陷入消费陷阱,最终放弃了取款购买所谓“养生床垫”的念头,成功避免了6万元的经济损失。随后,民警将老人安全送回家中。
事后,蒋婆婆远在外地的女儿专门写信感谢民警:“……这6万元对我们家意义非凡,是母亲多年省吃俭用攒下的养老钱,更是她的‘保命钱’。这种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的工作作风,不仅让我倍感温暖,更给予我十足的安全感……”
据民警介绍,部分商家会以“养生保健”为宣传点,通过情感营销、虚假宣传等手段,诱导老年人进行消费。警方提醒,老年人进行大额消费前,务必做到“三确认”:确认商品实际价值、确认商家经营资质、确认子女知晓并同意,从源头防范诈骗风险。
(通讯员 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