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底,中国人寿旗下北京国寿养老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与重庆商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已顺利完成对重庆市渝北区犀牛宾馆项目的工商变更及交接工作,此举标志着中国人寿加速推进养老金融战略落地,助力西部金融中心建设迈出关键一步。
7月初,在重庆市渝北区原犀牛宾馆旧址前,负责前期规划的工程师老陈指着前方旧建筑的灰色框架说:“这层要改造成记忆照护区,墙面都得加装防撞软包。”
顶着烈日,老陈一边在图纸上画下密密麻麻的标注,一边不停的抹着脸上断线的汗水。他说:“中国人寿对养老公寓的建设要求非常高,细节非常多,所谓高品质养老公寓,就是要为老年人想得更多一点,考虑得更细一点”。
“提升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的金融服务,丰富养老保险第三支柱金融产品供给,加大养老产业发展支持,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国人寿在推进养老金融这篇“大文章”里,实实在在的交出了一份又一份的高分“答卷”。总投资规模约4亿元养老产业基金入渝,为助力重庆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构建高品质养老服务体系注入强劲动力。
中国人寿顶层战略:百亿养老产业基金西进入渝
今年年初,中国人寿在北京召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大会暨2025年工作会议。该集团提出的“333战略”明确了未来五年的发展定位、目标任务和关键举措。
会议提出,中国人寿要“培育三大新增长极”,聚焦养老、健康、理财领域。其中,养老金融被列为增长极之首,这既是响应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部署,也是推动公司从传统保险业务向综合保险服务商转型的重要举措。
作为头部险企,中国人寿携养老产业基金西进入渝,既是国家养老金融战略的积极落地,也旨在聚焦构建以保险服务为核心的养老健康产业链,打造集“医养结合、活力养老、专业照护、候鸟旅居”于一体的综合金融项目。
据了解,险资入渝的契机,离不开重庆金融监管局给力的政策支持力度,通过构建“政策+产品+科技+监管”全链条体系,引导保险资金精准服务养老保障事业。此举为破解老龄化民生痛点、培育区域新动能贡献了“重庆方案”,并全面支持西部金融中心建设。
国寿寿险重庆公司:开发多层次普惠养老保险
面对“银龄浪潮”,中国人寿寿险重庆市分公司在重庆金融监管局的指导下,深度参与养老“第三支柱”建设。公司围绕全生命周期的养老金融与养老服务需求,将康养生态建设列为长期发展战略,持续在供给扩容、服务下沉、科技适老三方面发力,为重庆老年群体撑起一把“幸福伞”。
2024年,通过老年人意外伤害综合保险,公司累计承保老年人395.41万次,为全市6.5万人次老年客户提供理赔服务,累计支付赔款超1亿元,为全市老年群体提供了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险保障体系。同时,有效减轻了政府、企业及家庭负担,进一步完善了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为深入农村、提升普惠养老服务质量,中国人寿寿险大足区支公司建立了“落实到镇、包干到村、责任到人”机制。“朱大爷,您之前摔伤住院的理赔,我今天来帮您办理。”在大足区新水村,服务专员李萍的这句话让老人笑眯了眼。60元保费换来1400元理赔金,小小保单托起大保障。
在融合适老科技、提供更人性化智慧服务方面,该公司充分利用线上95519客服热线开通老年人专属队列,系统自动识别60岁以上客户来电,优先提供“重庆方言”坐席服务,人工优先接入率达99.04%;寿险APP上线“尊老模式”,大字版界面、语音导航、防诈弹窗等功能一应俱全,有效帮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
同时,在线下,全市44家柜面已完成数字化改造,打造为“尊老驿站”。智慧柜员机提供“爱心版”服务,字体放大并支持语音朗读;服务大厅配备老花镜、放大镜、血压仪、轮椅、常备药等设施,爱心通道提供“管家式”一对一服务;特别设立“金色夕阳”专区,备有大字图书、提供健康义诊和便民充电等服务,这些细节让老年客户感受到“家”的温暖。
人口老龄化趋势不可逆转,但实现“老有颐养”的目标充满希望。中国人寿寿险重庆市分公司将持续发挥金融保险专业优势,深入推进普惠、专业、温暖的适老服务,让更多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