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三峡银行召开2025年半年工作会议,会上,该行晒出高质量发展“期中成绩单”:存贷款规模实现稳健增长,不良贷款率降至阶段性新低……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会议全面总结了上半年经营发展成果和股权优化两年来的成效,科学研判当前发展形势,明确下半年工作思路与重点任务。
数据亮眼:营收、净利连续双增
上半年,重庆三峡银行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党建统领、稳进增效、改革创新、除险固安”工作主线,延续了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
多维度观察这份亮丽的半年成绩单,其广阔前景跃然纸上。
——用“显微镜”看,聚焦增量。截至2025年6月末,该行资产、贷款、存款规模再创新高,存款增量超去年全年水平、刷新历史同期增量纪录。资产总额同比增长14.46%,各项存款余额同比增长21.01%,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6.95%,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71%,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9.56%,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9.35%,拨备覆盖率同比上升32.35个百分点。
——用“望远镜”看,着眼潜力。该行资产质量亦迎来里程碑时刻,不良贷款率降至阶段性新低,同比下降0.15个百分点。此外,新增不良贷款、新增关注贷款同比下降27%、54%,大额风险贷款“零新增”。
“量”的突破,折射“质”的跃升、“基”的牢实,在营收同比转正、资产质量持续优化的背后,是金融活水与实体经济的双向奔赴。
面对同业竞争加剧、市场利率下行等多重挑战,重庆三峡银行围绕客户价值和区域特色经济,持续发力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等重点领域,强化“两重”“两新”项目支持,新增信贷重点投向制造业、民营经济、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等实体经济重点板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进一步提升。
战略破局:从“规模扩张”迈向“价值创造”
事实上,核心指标全线飘红的背后,是两年前一场关键性股权变革带来的深层蜕变。
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及监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重庆三峡银行通过股权优化引入市城投集团、重庆高速集团、重庆发展投资公司、市地产集团4家国有战略投资者,国有股份占比超过70%,形成国有主导、结构多元、稳定安全的股权结构,实现从“规模扩张”到“价值创造”的跃迁。
这场“脱胎换骨”的改革,迅速转化为发展动能,数据清晰勾勒出改革轨迹:截至2025年6月末,该行资产总额连续快速突破3000亿元、3500亿元,资产总额、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年均增幅分别为13.98%、17.41%和15.28%。
与此同时,曾经困扰银行的“历史包袱”有序化解,关注类贷款比例由7.03%下降至2.22%,拨备覆盖率上升45.95个百分点,高于城商行平均水平。此外,盈利能力扭转股权优化前持续下滑的态势,连续保持增长,年均增幅达到7.35%。
未来展望:以“三牛”精神创造新辉煌
对于下半年工作重点,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等成为高频词。
重庆三峡银行表示,下半年将持续坚守城商行“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乡居民”三个定位,聚焦落实“双城、‘双碳’、双循环”三大国家战略,奋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积极布局“大零售、大数据、大产业”三大领域,着力打造“研究型、创新型、生态型”三型银行,全力推动价值创造、市场竞争、风险管控、资本约束的平衡协调可持续发展,以“三牛”精神创造新辉煌。
具体来说,一是要永葆初心、为民惠民,争做甘于奉献的“孺子牛”。在存量博弈的“红海”里,要坚持苦干实干巧干,敢用“揭榜挂帅”打开工作突破口,打表推进年度重点改革工作,不断提升“虎口夺食”和风险防控能力。二是要奋勇争先、勇创一流,争做干事创业的“拓荒牛”。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总部定战略、强监管、控风险、配资源的“大脑”作用,另一方面要做好总行各部室间、总行与经营机构间的联络沟通,打破条线壁垒形成攻坚合力,与经营机构共同推动业务高效落地。三是要脚踏实地、苦干实干,争做业务精湛的“老黄牛”,继续发扬“钉钉子精神”,把“红岩先锋”系列活动的良好势头转化为长效机制。
从股权改革的沉稳落子到今日业绩的澎湃潮涌,再到以“三牛”精神为内核的文化深耕,重庆三峡银行正以稳健之姿与进取之态,将自身发展方向、业务重心与全市发展大局紧密结合,于市场变局中奋力书写着城商行高质量发展的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