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郭来啦!” 2025年6月末的一个下午,解放台社区的黄桷树下,李大爷老远就向着郭欣热情招手。郭欣正踏着斑驳的树影走进社区,她利落短发、笑起来眉眼温婉。可是谁能想到多年前,她还是一名站在三尺讲台上辛勤耕耘、为同学们传道授业的语文老师呢?从教书育人的“园丁”,到社区平安的“守护者”,郭欣用13年的藏蓝奉献,“跨界”书写了别样的人生篇章。
当老师的时候,郭欣总喜欢踩着清晨的阳光走进教室,看着讲台下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哪个学生的成绩有了进步,哪个内向的孩子今天主动举手发言,都会让她像发现了宝藏般雀跃。精益求精的她,总是在深夜里精心打磨教案,只为第二天将知识火种更好地传递给孩子们,为他们点亮炽热的梦想。但深藏于心底的“警察梦” 是一颗种子,早已在岁月里悄悄发芽。2012年,当第一次穿上藏蓝的警服,她突然意识到:讲台培育幼苗,街巷亦能守护灯火。守护的方式有千万种,而她,只是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当上了警察,郭欣严谨细致的“老习惯”却并没有改变。她习惯了在笔记本上勾勾画画,调解纠纷也会像从前备课时整理知识点一样,逐条列出重点再一一“击破”。社区工作是本 “难念的经”,琐碎繁杂,鸡毛蒜皮——解放台社区是典型的老社区,单体楼群林立,流动人口密集,经常是谁家的猫狗扰了好梦,谁家的垃圾桶放错了位置,桩桩件件都是不好啃的“硬骨头”。但郭欣有着自己的 “独门秘籍”:老旧小区里,左邻右舍“鸡犬相闻”也“摩擦”频发,她就是街坊之间的 “润滑油”。每次进社区,她揣着热气腾腾的贴心话,带着鲜活滚烫的“生活经”,把这些家长里短理得顺顺当当。
有次,两家因楼梯间杂物摆放起了争执,张大姐与王先生较上了劲,你一言我一语谁也不让,两个“炮仗”点足了火,火药味呛得其他邻居都皱起了眉。了解情况后,郭欣连续几天挨家上门“唠家常”。“这旧纸箱要是引了火,家家户户可都会遭殃!”郭欣拿着火灾视频向张大姐分析楼梯间存放杂物的安全隐患,又转身敲开王先生的门,“远亲哪里比得上近邻哟!谁家要是断了米、缺了盐巴,谁家的老人生了急病,最先搭把手的,准还是咱们老邻居啊!”她把道理掰开了揉碎了讲,两家挂着冰霜的脸色缓成了笑,心结也跟着松了扣。最后,不但楼梯间的杂物清了,两家还成了互相帮衬的好邻居。“做社区工作,就得把心焐热,话才能说到心坎坎上。” 郭欣笑着说,“当老师的时候,是照亮孩子们求知路上的烛火。社区民警的工作啊,就是焐热人心的柴火。”
2025年4月,邱先生与前妻邹女士,因为离婚的事情闹得不可开交,两人的紧张关系也影响了儿子小邱,小邱优异的成绩一度下滑。郭欣了解情况后,多次联合二人所在单位的领导、社区工作人员一起调解,她对情绪激动的邱先生说:“爱是父母手中的风筝线,谁也不能拉得太紧。小邱现在最需要的,是知道爸爸妈妈的爱永远不会断线。”邱先生想着孩子未来的成长,态度和软了下来,邹女士为了儿子,也做出了让步。最终,两人愿意“各自安好”,换种方式继续守护儿子小邱。小邱也逐渐走出了阴影,变得开朗乐观。调解好这桩“心事”,郭欣在走访日记上记录:“家庭连着社会。小家和睦,大家才有余力奔向更远的风景,这就是我从来没有放下的‘教案’。”
“同学们,遇到坏人该怎么办呢?” 当郭欣走进校园,她就又变成孩子们熟悉的“郭老师” 。作为青少年普法讲师,她将法律知识化作有趣的语言娓娓道来,孩子们也听得眼睛发亮。有次,听完她的防欺凌宣讲后,学生小赵悄悄塞给她一张纸条,倾诉自己被其他同学言语欺凌的烦恼。郭欣耐心疏导,先是组织了一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防范校园欺凌主题宣讲,鼓励同学们真诚相待,又把孩子们叫到一起,引导他们互相说说心里话,还“请”来双方家长,和班主任一起,帮助几人重归于好。在她的努力下,校园里的矛盾少了,隐患少了,孩子们的笑脸多了,家长们都说:“郭警官真是认真负责!有她在,我们心里特别踏实!”
她的身影,还活跃在各种调解纠纷、帮老旧小区编制门牌号上……就在上个月,磨滩街、浦陵机械厂区等几个旧小区,陆续安装了新的门楼牌,这500多块门牌,正是她与居民们鲜活警民鱼水情的生动注脚。从警的十三年里,斗转星移,她曾经耕耘的三寸讲台,已经换成了解放台社区的大街小巷,曾经奋笔书写的教案也变成了工作日志,但郭欣守护的初心却从未改变。她以一名教师的细腻,倾听居民们的絮语烦忧;用警察的果敢,守护万家的美满平安。
讲台到街巷从不是跨界,只是守望的不同形态——而她,始终是那个用热忱照亮岁月的守护者。那抹藏蓝色的身影,是居民们心里的 “贴心人”,更是平安路上永不熄灭的一盏灯。
(通讯员 邓兵 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