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重庆爱尔眼科医院(总院)的门诊大厅里,73岁的张奶奶紧紧握住角膜眼表科主任任毅的手,将一面红底金字的锦旗郑重递到他手中。锦旗上,“医术精湛 医德高尚”八个大字熠熠生辉。张奶奶家住南川区,年过七旬的她历经十年眼疾折磨,终于在重庆爱尔眼科医院(总院)重见清晰世界。
![]()
一粒煤灰,十年煎熬
时间回溯到十年前,张奶奶在一次劳作中不慎被煤炭灰溅入左眼。“当时只觉得眼睛有点卡,以为流流泪、揉一揉就能好”,她回忆道。然而这粒小小的煤灰,竟成为她长达十年痛苦的开端。
在随后的岁月里,左眼反复出现卡痛、胀痛,大大降低她的生活质量。她辗转多家医院,尝试了多种药物治疗,却始终未能根治。近两年来,情况急剧恶化——左眼视力越来越模糊,黑眼仁开始泛白,最后几乎只能分辨光影。“最痛苦的时候整夜睡不着觉,眼睛胀痛难忍。”张奶奶说,“看着孙子的脸都模模糊糊,心里说不出的难受。”
精准诊断,迎来转机
2024年4月,在朋友的推荐下,张奶奶来到重庆爱尔眼科医院(总院),找到角膜眼表科副主任任毅。经过详细的检查,被确诊其为“左眼粘连性角膜白斑”。任毅主任解释:“由于异物残留导致长期炎症,角膜组织发生瘢痕化病变,形成白斑。这就像照相机的镜头蒙上了一层白雾,必须通过角膜移植更换这个‘镜头’。”
面对张奶奶的担忧,任毅团队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并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为她讲解每一个环节。“您放心,我们现在采用的穿透性角膜移植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任毅的耐心解释渐渐打消了老人的顾虑。但角膜移植手术的关键在于角膜材料的获取,在重庆市红十字爱尔眼库的协助下,合适的角膜材料很快到位。“这背后是一位无私的捐献者和一个家庭的大爱。”任毅说。
精心护理,重见光明
一切准备就绪后,手术正式进行。在显微镜下,任毅主任精准切除病变角膜,将健康的供体角膜进行缝合,手术非常顺利。在漫长的术后恢复期里,任毅主任及其团队为张奶奶制定了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包括抗排斥治疗、视力训练、定期复查等。“每次复查,任主任都亲自检查得很仔细,告诉我恢复得很好,让我安心。”张奶奶的视力从术前的眼前指数,逐步恢复到0.05、0.1……视力在随着时间一点点提高。
![]()
在最近的一次复查中,张奶奶特意带来了一面定制锦旗。“医术精湛 医德高尚”——这八个字是她亲手挑选后,将锦旗带到重庆进行定制的。“任主任不仅技术好,人品更好,真正把我们患者放在心里。”接过锦旗,任毅主任感慨道:“这面锦旗对我们来说是荣誉,更是责任。每个患者都是抱着希望来到这里的,我们必须全力以赴。”
粘连性角膜白斑是感染性角膜病或者角膜外伤的并发症,严重影响视力,只能通过角膜移植手术进行治疗。因此,任毅主任提醒公众:“眼部异物侵入切勿掉以轻心,尤其是煤矿、金属加工等行业的从业人员,应做好防护措施。一旦发生眼外伤,应及时到专业医院就诊,避免延误治疗。”
![]()
复查完毕,张奶奶独自一人背着背包迈着轻快的步伐走出医院大门,从此她的眼中不再只有卡痛与模糊的光影,而是一个清晰明亮的世界。这面锦旗将继续悬挂在重庆爱尔眼科医院(总院)的走廊,讲述着又一个光明重生的故事,温暖着每一个寻求希望的人,它不仅是一个患者的感激,更是对重庆爱尔眼科医院(总院)多年来坚守“使所有人,无论贫穷富裕,都享有眼健康的权利”使命的最佳印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