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第十二届重庆青年电影展在重庆来福士盛大启幕。这座矗立在两江交汇之处、承载着重庆城市精神与国际视野的地标建筑,不仅为影展提供了极具辨识度的举办场地,更以其 “连接世界、对话未来” 的品牌内核,与重庆青年电影展的创新精神深度契合,开启了城市地标与文化影展双向赋能的全新篇章。
![]()
市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张进宣布本届影展开幕,并与重庆市政府外办党组成员、副主任周毅,市文联副主席,市电影家协会主席,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副社长黄翔,市文联二级巡视员包茹华,四川外国语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严功军,哥伦比亚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圣地亚哥・甘博亚 (Santiago Gamboa),重庆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副主任白晓莎,本届影展形象大使宋洋,重庆来福士项目总经理卢凯,开幕影片《比如父子》导演仇晟等领导和嘉宾一道,共同点亮第十二届重庆青年电影展银幕。在重庆来福士极具设计感的活动空间内,光影与建筑美学交织,为这场文化盛事赋予了独特的城市记忆点。
![]()
地标赋能:从城市象征到文化平台
作为新加坡在华投资的标杆项目,重庆来福士近年来持续推动自身从商业地标向文化高地的战略转型。本次与第十二届重庆青年电影展的深度合作,正是这一转型战略的重要实践。重庆市文联副主席、市电影家协会主席黄翔在致辞中肯定道:"重庆青年电影展已成长为扎根重庆的电影特色品牌活动,在国内电影节展中初具影响。"
这场合作不仅在地理空间上实现融合,更在文化层面产生共鸣。哥伦比亚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圣地亚哥·甘博亚特别指出,通过重庆来福士的银幕,电影这一"第七艺术"让远在地球另一端的哥伦比亚与重庆观众展开跨越重洋的对话。
![]()
创新活力:青年影像创作持续迸发
本届影展在创新维度展现出蓬勃生机。据组委会公布,影片征集数量创下2680部的新高,充分印证了青年电影创作群体的活跃度与发展潜力。影展发起人丁钟介绍,本届活动共设置19个主题单元、44场线下放映,56部优秀影片将陆续与观众见面。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本届影展新增AIGC单元,并发起"光影译站"计划,为有潜力的作品提供多语种译制服务,展现出对技术革新与国际化传播的前瞻布局。四川外国语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严功军回顾影展12年发展历程时强调,从最初的影视新芽到如今的特色品牌,影展始终坚持创新引领的发展路径。
![]()
国际对话:搭建跨文化交流桥梁
本届影展的“拉美精粹”展映单元以哥伦比亚为主宾国,恰逢中哥建交45周年这一重要时间节点。重庆市外办副主任周毅表示,希望充满活力与创新精神的重庆青年电影展,能成为重庆与更多拉美国家深度交流合作的桥梁。重庆来福士作为中新合作示范项目,其独特的国际背景为影展的国际化拓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近年来,来福士已陆续举办多国文化交流活动,逐步构建起国际文化交往平台的功能。
影展形象大使、演员宋洋表示:“重庆是一座充满电影感的城市,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蓬勃的现代活力是电影人取之不竭的创作灵感源泉。”
![]()
空间重构:多元场景提升文化体验
作为联合主办方,重庆来福士为影展提供了全方位、多维度的空间支持。从CGV影城的专业放映设施,到探索舱·云端乐园的跨界展演空间,再到购物中心的公共展览区域,多元场景的设置重新定义了观影体验的边界。业内专家指出,这种合作模式突破了传统影展的场地限制,实现了文化内容与商业空间的创新性融合。来福士所提供的不仅是物理空间,更是连接文化创作与公众参与的综合性平台。
![]()
当青年的创意在城市的每个角落激荡回响,重庆不再仅仅是电影的取景地,更成为电影艺术的孵化场。这座站立在两大江河交汇处的城市,正以其特有的包容与活力,让每一种艺术形态都能在此找到生长的土壤。此次重庆青年电影展与重庆来福士的携手,正是这种城市特质的生动体现。
未来,随着更多文化资源的汇聚、更多艺术活动的落地,重庆将持续释放 “山水之城、美丽之地” 的独特魅力,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让世界透过光影看见重庆的文化厚度,感受这座城市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