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办户口迁移不用请假回老家,全县任意派出所都能办,对我们打工族来说太方便了!”近日,在垫江县工业园区务工的王先生,在县行政服务大厅仅用15分钟就办结户口迁移手续。这一变化,源于垫江县公安局创新推行的户政业务“审办分离”改革。
![]()
数智重构流程:让“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
“为一张证明跑遍全城”,曾是垫江县群众办理户政业务的痛点。改革前,户口迁移、新生儿入户、死亡注销等业务需返回户籍地派出所办理。随着城镇化推进,人户分离现象普遍,跨乡镇办事群众常面临“往返几十公里、耽误工作又花钱”的困扰。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垫江县公安局在市公安局相关部门指导下,以“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机制为抓手,将“审办分离”改革作为服务提质突破口,系统重构办理流程。通过整合公安大数据资源、打通派出所业务系统壁垒,搭建“窗口收件—数据流转—县局审批—全县通办”线上闭环,实现“进一扇门、办所有事”。
![]()
为确保改革落地,垫江县公安局成立主要领导牵头的工作专班,开展多轮基层调研与专家论证,收集意见建议上百条,建立“需求共研、系统共建、成果共享”协同机制,扫清技术与机制障碍。桂溪街道居民刘某因子女入学急需补办户口本,改革前需往返20余公里回户籍地,如今在城区行政服务大厅即可办理。
改革实施以来,窗口日均受理能力提升45%,群众平均等待时间缩短65%,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标准统一规范:以“一把尺子”守住公平效率
“现在各派出所办理标准都一样,再也不用担心政策执行因人而异。”刚办完业务的张先生对改革赞不绝口。
改革前,因各派出所户籍民警政策理解存在差异,“同事项不同标准、同条件不同结果”现象时有发生,既影响群众体验,也暗藏权力寻租空间。“传统模式下,业务办理主观因素干扰较大。”垫江县公安局治安大队三中队中队长曾凡英说。
“审办分离”改革通过“物理分离+数字耦合”,科学划分受理与审批职能,制定全县统一的受理清单、审核要点和操作规范,嵌入线上审批系统。系统预设材料标准与审核规则,实现“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派出所窗口负责材料初审与上传,数据实时推送至县局5名专业民警集中合规审查,既提高效率又杜绝了自由裁量。
澄溪镇村民陈某此前办理分户业务,因派出所标准把握不一未及时办结,改革后按照统一材料清单提交资料一次性通过审核,当日即办结。截至目前,户政业务实现“标准、条件、时限”三统一,群众投诉同比下降83%,满意度升至98.6%。同时,“辅警受理—民警审核—系统监管”三重把关机制,让业务操作全程留痕、实时可溯,筑牢“过程透明、责任可查”的监督防线。
全域通办惠民:用“就近可办”破解异地办事难题
“以前补办户口本要回户籍地,来回得花一天;现在在务工的当地就能办,省时又省钱。”在高安镇务工的坪山镇籍居民赵先生,切实感受到改革带来的便利。
实现户政业务“全域通办”,是垫江公安“审办分离”改革的突出亮点。依托新系统数据交换功能,改革彻底打破户籍地限制,有效破解了人户分离背景下高频业务“异地跑”难题。如今,群众可根据工作生活地点,在全县任意派出所就近办事,彻底告别“跨镇奔波”。
便民的同时,改革也推动警务效能提升。通过取消逐级签批,改由县局专职团队线上统一复核,办理链条大幅压缩,释放警力32名充实至派出所基层基础、执法办案等岗位,警务资源配置更趋科学高效。
“这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实践。”垫江县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以数字赋能、流程再造,让群众享受更便捷、公平的服务,实现群众满意度与公安工作质效“双提升”。
“审办分离”改革推行以来,全县累计办理户政业务5万余件,其中跨所通办3800余件,为群众极大地节省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以改革实效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与民生福祉筑牢保障。
下一步,垫江公安将建立“季度评估、动态优化”机制,拓展“审办分离”应用场景,推动更多便民措施落地;同时,进一步加强窗口人员培训与政策宣传,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安服务的温度与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