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动巴山蜀水 共谱时代新章”,11月18日,由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共忠县县委、忠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巴蜀合唱季在长江之畔的忠县忠州大剧院隆重举行。来自川渝两地的21支合唱团、1168名演职人员用激昂的歌声展现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唱响新时代的奋进强音。
![]()
双城和鸣,四载合唱绘就文化长卷
自创办以来,巴蜀合唱季成功举办四届,谱写了动人的“双城记”,以合唱季为契机,不断促进群众文艺创作的繁荣,孕育出众多高质量的艺术作品,极大地丰富了四川和重庆两地群众的文化生活。据介绍,通过巴蜀合唱季,四川和重庆地区的合唱水平实现了整体的提升,参与的群体和团队数量持续增长。不仅培养了众多群众文艺人才,为基层文化服务注入了新的活力,还深入挖掘了地方音乐的特色,诞生了诸如《快乐叮当》、《我们的山歌唱不完》、《茨冈》等既蕴含深厚文化底蕴又接地气的优秀作品。
![]()
文化交融,艺术盛宴绽放巴蜀大地
本届合唱季自启动以来,在川渝两地掀起了群众文化热潮。通过“重庆市大家唱歌咏活动”和“群星奖四川省合唱类选拔赛”,共吸引61个演出单位的733个作品(团队)、83.3万群众歌咏爱好者参与,经过层层选拔,21支优秀团队脱颖而出。
“在家门口参与这样全国性高水平的赛事,我们既感到荣幸,也倍感压力。我们通过精心编排的歌曲《琉璃》,全力展现忠县合唱的艺术水准,也希望让各地参赛选手感受到忠县的地方特色。”重庆市忠县忠爱女声合唱团领队邹晓林说。
作为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和第二十届群星奖的重要联动活动,本次活动形式多样,涵盖启动仪式、合唱比赛、专家点评会及颁奖晚会等环节,通过线上线下联动、艺术与文旅交融等方式,成功打造成群众文化的盛会。演出中,重庆市忠县忠州第二小学校的彩贝童声合唱团以纯净清澈的嗓音演绎非洲歌曲《KUSIMAMA》,将异域特色与巴渝童谣的婉转韵味巧妙相融;四川省宜宾市文化馆和美合唱团带来的《大江东去》,以磅礴大气的和声展现长江文化的深厚底蕴,在经典旋律中融入本地民歌特色。优美的歌声、熟悉的旋律让观众徜徉在巴蜀大地的山水之间,深切感受到这片土地的美丽风光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
“我是专门从成都过来看这场比赛的!”作为资深的合唱爱好者,观众陈女士听到重庆团队演唱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激动地说,“这个改编太妙了!在我们四川民歌里巧妙地融入了重庆的音乐元素,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处理方式,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川渝两地血脉相连的情谊。”
比赛设置了严格的评审机制,邀请知名音乐专家组成评审团,从音准节奏、声音技巧到艺术表现力等多个维度进行专业评判。经过激烈角逐,最终评选出四川省宜宾市文化馆和美合唱团、重庆市忠县忠爱女声合唱团等4个一等奖;重庆市石柱县文化馆和雅之声教师合唱团、四川省广安文化馆岳池三尺合唱团等6个二等奖;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源爱教师合唱团、四川省成都市天回实验小学校香樟合唱团等11个三等奖。
品牌展望,跨越山河传递和声力量
本次活动不仅展现了群众合唱艺术的丰硕成果,更以文化为纽带,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注入了艺术活力。重庆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鲁广峰在谈到巴蜀合唱季下一步发展时,他说:“巴蜀合唱季作为推动川渝文化融合的重要平台。我们正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未来将吸引更多地区参与,实现从区域盛会到全国共襄的跨越。同时,我们也希望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其中,让合唱艺术真正成为人民群众展示才华、增进交流的重要平台。我们期待通过这个平台,让更多人在歌声中找到自信,在艺术中收获快乐。”
![]()
本次活动采用线上+线下联动模式,通过"云端直播+现场展演"的形式,让广大市民朋友也能够通过手机感受这场艺术盛宴。本届合唱季通过重庆群众文化云、中国广电重庆公司公共文化平台巴渝文旅云电视大屏、市群艺馆视频号及忠县当地媒体同步直播,当天网络直播观看总数近35万人次,图片直播近5万人次,让跨越山河的巴蜀和声传得更远,唱得更响。
